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行·其三》
《江行·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乱竹蒙茸两岸迷,水痕高与木棉齐。

鱼花一夕乘雷雨,流出羚羊古峡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乘雷(chéng léi)的意思:指利用雷电的力量来完成某种目的。

雷雨(léi yǔ)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的暴雨,也用来比喻事情突然发生或变化的极端情况。

两岸(liǎng àn)的意思:指海峡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羚羊(líng yáng)的意思:指聪明机智、反应敏捷的人。

蒙茸(méng róng)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木棉(mù miá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外表华丽,内在空虚。

水痕(shuǐ hén)的意思:指水迹、水印。

一夕(yī xī)的意思:一夜之间,形容事物发生得非常快。

鱼花(yú huā)的意思:指鱼游动的样子,形容事物在水中自由自在地运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行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壮美。首句“乱竹蒙茸两岸迷”以“乱竹蒙茸”描绘出江边竹林茂密、绿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感受。“两岸迷”则暗示了竹林的繁茂,使得视线难以穿透,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次句“水痕高与木棉齐”将视线转向水面,通过“水痕高”与“木棉齐”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江水的浩瀚与深邃,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木棉花盛开的春日景象。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蕴含了对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

第三句“鱼花一夕乘雷雨”则将视角聚焦于江中,通过“鱼花”这一形象,巧妙地将鱼群在雷雨之夜的活动展现出来。这里的“鱼花”并非真实的花朵,而是比喻鱼群在水中跳跃或游动时所形成的光影效果,生动地描绘了雷雨之夜江面的动态之美。

最后一句“流出羚羊古峡西”将画面推向远方,描述了江水携带着生机与活力,穿越古老的峡谷,流向更远的地方。这不仅展现了江水的流动性和生命力,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江行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与自然世界和谐共融的体现。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赐古藏用

海霞照灼散青烟,历历星榆在晓天。

松韵寒烟绝世态,鹤翔高顶应鸣弦。

(0)

和延州经略庞龙图八咏·其六翠漪亭

凭栏玩文漪,日与赏心遇。

汀筱陵砌繁,沙禽冒波翥。

(0)

送闻大夫游西天

五竺能仁里,重游路不迷。

诏辞丹凤北,身到白龙西。

野净榴花早,林暄贝叶齐。

暮云程次阔,斜月笠前低。

燕岭长衔雾,金河不贮泥。

梵王分供食,戍校接征鼙。

窣堵方增饰,祇园得遍跻。

无容带归锡,秦跸待新题。

(0)

让木

叶叶枝枝相避繁,攀枝庇叶独怡颜。

无人为借天公力,移植方根虞芮间。

(0)

一百五日作·其一

雨罢飞花遍,缄愁对晚杯。

客心将炀灶,同是一寒灰。

(0)

废墓

山水不改色,残碑空藓衣。

多年翁仲在,寒食子孙稀。

魈鬼时凭树,虞人夜伏机。

悲凉眼前事,火葬未全非。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