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惊济语烟中出,尚怯燕歌梦里听。
岸柳渐消愁鬓绿,市灯犹照故衫青。
愁鬓(chóu bìn)的意思:指因忧愁而使人的鬓发变白
津亭(jīn tíng)的意思:指渡口的亭子,比喻帮助人渡过困难或解决问题的地方。
客星(kè xīng)的意思:客星指的是行星。在成语中,客星用来比喻外来的、临时的人或事物。
三两(sān liǎng)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约是三到五个。
岁暮(suì mù)的意思:岁末年底,即将过去的一年。
相依(xiāng yī)的意思:相互依赖,互相关联
消愁(xiāo chóu)的意思:消除忧愁,解除烦恼。
燕歌(yān gē)的意思:指欢乐的歌声。
野戍(yě shù)的意思:指在边远地区或野外驻守的军队。
游记(yóu jì)的意思:指游历时所写的记录,也可以指旅行时所拍摄的照片或视频。
作客(zuò kè)的意思:在他人家中作客,暂时寄居。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德州夜晚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初照、鼓声催舟、岸柳轻摇、灯火映衫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怀旧之情。
首联“三两初明野戍萤,鼓声催棹向津亭”,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夜景。野戍之萤,微光闪烁,仿佛是夜的低语;鼓声催促着行舟,向着渡口进发,透露出一种紧迫感。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的活动交织,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充满动感的氛围。
颔联“渐惊济语烟中出,尚怯燕歌梦里听”,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济语,可能是指德州的方言或当地的声音,从烟雾中渐渐传来,给人一种遥远而又熟悉的感觉。燕歌,这里可能暗指远方的家乡之声,诗人虽身处异乡,却仍能感受到家乡的呼唤,心中既感到惊喜,又有些许畏惧。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之间的复杂心情。
颈联“岸柳渐消愁鬓绿,市灯犹照故衫青”,转而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岸上的柳树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翠绿,似乎在安慰着诗人那因离愁别绪而变得灰白的鬓发。市中的灯火依旧明亮,照亮了诗人身上的旧衣,这或许是他在异乡唯一不变的陪伴。这两句通过自然与人的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尾联“前游记有汪伦在,岁暮相依作客星”收束全诗,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归宿。汪伦,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知音,此时在德州与诗人相依为伴,共同度过岁末。诗人将自己比作“客星”,既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独,也暗示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如同星辰般永恒。这一联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层推进,展现了诗人面对离愁别绪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异乡寻求慰藉与寄托的过程。
海中岛,各一方。耳无帝,目无王。古若兹,况汉唐。
胜国末,郑寇强。踞其壤,恣跳梁。乘潮汐,驾帆樯。
肆扰掠,毒闽疆。皇赫怒,整斧斨。命楼船,下扶桑。
寇日蹙,乃求降。陬兼澨,梯且航。置郡县,破天荒。
贡皮币,赋蔗糖。销兵气,日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