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云中去,遗墟在观原。
夜月穿萝到,春林入涧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居图景。开篇“鸡犬云中去”,以鸡犬的消失隐喻了人迹罕至的山中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遗墟在观原”则点明了此处曾有人居住,但如今只剩下遗迹,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接着,“岭猿啼蕙帐,山叶积柴门”两句,通过猿猴的啼声和山叶的堆积,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寂静与荒凉,同时也暗示了主人的离去。猿猴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无人听闻的故事,而山叶的堆积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
“夜月穿萝到,春林入涧喧”描绘了夜晚月光穿过藤蔓照进山林,以及春天时林间溪流潺潺、鸟鸣声声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樵苏无可问,知是野人园”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通过“野人园”这一意象,诗人寄托了自己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