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云侯洞口,诏水使诗脾。
味去僧无几,福踰佛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画面,诗人倪元璐在灵鹫寺中,选择一块普通的石头作为坐垫,以自然之水为饮,表现出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祗是无他供,家常石一支”,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没有多余的装饰或供品,仅有一块寻常的石头陪伴左右,体现了简朴的生活哲学。
“册云侯洞口,诏水使诗脾”,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云和水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是通往诗人内心深处的门户和媒介,通过与自然的对话,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味去僧无几,福踰佛不知”,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他认为,真正的味道并非来自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内心的感悟;而幸福的体验,也远远超越了宗教信仰所能给予的。这反映了诗人对精神层面追求的重视。
“三人谁免俗,判一与沙弥”,最后两句则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世俗社会中,又有谁能完全摆脱尘世的束缚呢?然而,诗人却选择与小沙弥共享这份超凡脱俗的体验,暗示了在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中,与他人分享、交流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自然和谐以及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在世俗生活中寻求心灵解脱的努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