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奔流(bēn liú)的意思:指水流迅猛地向前流动,形容水势湍急,也可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或人们奋发向前的精神状态。
聒地(guō dì)的意思:形容声音刺耳、吵闹。
寒沙(hán shā)的意思:形容寒冷而凄凉的沙地或沙漠。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男儿(nán ér)的意思:指成年男子,也表示男子的气概和勇气。
平野(píng yě)的意思:平野指的是平坦的大地,没有山丘或者丘陵。在成语中,平野常常用来形容平静、平稳的状态。
他乡(tā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别的地方生活或工作。
天荒(tiān huāng)的意思:形容荒凉、人迹罕至的地方。
吴会(wú huì)的意思:指吴国的会议,也泛指会议。
燕台(yàn tái)的意思:指辽东的燕京和山东的台城,泛指北方和南方。
战场(zhàn chǎng)的意思:战争发生的地方或进行决战的地方。
正长(zhèng cháng)的意思:指事物的大小或长度合适、适中。
- 注释
- 寒沙:寒冷的沙滩。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平野:平坦的旷野。
天荒:极言空间无尽或历时久远。
吴地的会稽,即作者故乡。
燕台:指燕京,今北京。
明朝的京城。
- 翻译
- 月光下黄河横躺,月光下战场似的黄沙漫漫。
轰隆隆的奔流翻腾不息,荒野伸向无尽的远方。
吴会:书信难寄遥远的会稽,去燕台的路啊还很漫长。
我这样长年的四处漂泊,竟再也不觉得是客居他乡。
- 鉴赏
这首《黄河夜泊》由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描绘了夜晚黄河边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明月黄河夜”,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明月映照下的黄河在夜晚显得格外宁静而壮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寒沙似战场”一句,将黄河岸边的沙地比作战场,既突出了环境的荒凉与辽阔,也暗含了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沉重的色彩。
“奔流聒池响,平野到天荒”两句,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黄河水势的浩荡和无垠,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奔腾的河水在夜晚的寂静中发出声响,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而平野一直延伸至天边,给人一种广阔无边的感觉。
“吴会日以远,燕台路正长”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吴会(今江苏苏州)与燕台(今北京)相隔遥远,象征着诗人远离家乡,路途漫长,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最后,“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一句,道出了诗人作为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迷茫。无论是身处何方,都难以分辨哪是故乡,哪是异乡,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夜景的描绘,结合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壮美自然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