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公还自好,何预卫郎贤。
隔世看□玉,还应相照鲜。
这首诗是明代符锡所作的《追挽谢都转令岳石厓秀才(其一)》中的片段,通过“乐公还自好,何预卫郎贤”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赞美,不以世俗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强调了个人品质的纯粹与独特性。“隔世看□玉,还应相照鲜”则进一步描绘了逝者如同珍贵的玉石,即使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照亮周围,展现出其人格魅力的永恒与超越。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逝者的深情悼念,展现了对高尚人格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和追求。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
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
君兮臣兮勿轻用,勿轻用,将何如。
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
搦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
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
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
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
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