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何宪太平道中书事》
《次韵何宪太平道中书事》全文
宋 / 王十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明刑诏使行部清明

况有太平象,想亡愁叹声。

问民知疾苦,按郡戒将迎

更向金陵看,六朝故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愁叹(chóu tàn)的意思:形容非常忧虑或悲伤,心情沉重。

故城(gù chéng)的意思:指已经废弃或者失去原有功能的城市。

疾苦(jí kǔ)的意思:疾苦是指痛苦、苦难、艰辛。

将迎(jiàng yíng)的意思:即将迎接或面对。

金陵(jīn líng)的意思:指南京市,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城市。

六朝(liù cháo)的意思:指南朝、东晋、南朝宋、南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合称。

明刑(míng xíng)的意思:公开而严明的刑罚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行部(xíng bù)的意思:行为、作为

刑清(xíng qīng)的意思:指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的惩罚,以达到清除罪恶、维护社会安宁的目的。

诏使(zhào shǐ)的意思:

皇帝派出的特使。《晋书·刘暾传》:“敢因 刘舆 拒扞詔使,私欲大府兴长狱讼。”《新唐书·崔戎传》:“时詔使尚在,民泣诣使,请白天子丐 戎 还,使许诺。” 元 黄溍 《嗣天师祷雪有应诸公咸为作诗邀予同赋》:“万人举首望 蓬莱 ,詔使函香出上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救护日月》:“故处通衢,于詔使往来之际,除明探之外,尤宜另拨潜探,庶无失悮。”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次韵何宪太平道中书事》。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官员巡视地方的情景,展现了官吏关心民生疾苦,勤政爱民的形象。

首句“明刑清诏使”,点明了官员的身份和职责,即执行法律公正严明,传达朝廷的清正诏令。接着,“行部近清明”描述了巡视的时间背景,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官员正在巡视所属地区。

“况有太平象,想亡愁叹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巡视时的景象,太平盛世下,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愁苦之声,表达了对社会安定的赞美。

“问民知疾苦,按郡戒将迎。”官员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同时告诫下属做好迎接巡视的准备,体现了官员亲民、务实的工作态度。

最后,“更向金陵看,六朝馀故城。”诗人转向对历史的回顾,提到金陵(今南京),曾是六朝古都,如今虽物是人非,但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官员巡视地方的场景,展现了其关心民生、勤政爱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和谐、历史变迁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十朋

王十朋
朝代:宋   字:龟龄   号:梅溪   生辰:1112-1171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猜你喜欢

偶成·其二

惜气思仙伎,因心理佛书。

心安何所觉,气积本乘虚。

造化融成后,神明主宰初。

纵疑摩诘赘,未信洞宾疏。

(0)

短吟

高看复下看,长吟时短吟。

人宁常适意,世或尽知音。

灵运穿高屐,渊明理素琴。

海隅风渺渺,山窟雪森森。

(0)

录王昌龄诗

千古万古琉璃堂,中有一人万丈光。

长篇短篇任摸索,小句大句宜忖量。

风花雪月初非远,城郭山林各是忙。

惆怅无因见范蠡,空留佳话说南唐。

(0)

招真岩

苍崖松声风泠泠,心高太虚望青冥。

幽寻王君集山灵,古井方池谁招真。

金沙岭头净无尘,呼吸风光聚精神。

开合阴阳三尸惊,逍遥吟哦黄庭经。

青蕊琳琅潜玄英,扶摇三光驾云骈。

羽衣翩跹上圆清,我辈岂是区中人。

(0)

读鲍谢诗·其一

山水能娱人,清气溢方州。

曳杖僧坊侧,积潦看横流。

风光草际变,云物天中浮。

士岂悉慕蔺,吾其不梦周。

缅邈五柳陶,归来事西畴。

(0)

芍药

庭中鲜香起,犹觉春有馀。

岂谓众芳歇,而乃自发舒。

温风拂波软,朗日明林虚。

盘盂作态度,翡翠为襟裾。

一枝已恼我,满栏无奈渠。

偶尔著醉目,何碍幽人居。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