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其三杨柳枝》全文
- 注释
- 洛桥:洛阳桥,古代著名的石拱桥。
晴影:晴天的倒影。
覆:覆盖。
江船:江上的船只。
羌笛: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音色悲凉。
秋声:秋天的笛声。
湿:湿润。
塞烟:边塞地区的烟雾。
习池:习家池,历史上的著名园林。
公宴:公开的宴会。
罢:结束。
水蒲:生长在水边的蒲草。
风絮:被风吹散的柳絮。
夕阳天:傍晚的夕阳天空。
- 翻译
- 晴朗的洛桥倒映在江面上,秋风吹过,羌笛声中带着湿润的边塞烟雾。
悠闲地想象着习池公宴结束后的景象,水面漂浮着水蒲和风絮,夕阳映照下的天空格外美丽。
- 鉴赏
在这首诗中,"洛桥晴影覆江船"一句描绘出一个宁静的画面,阳光透过洛桥的栏杆,投射在水面的倒影,与缓缓行驶的江船交相辉映,展现了诗人对平和景象的感受。
"羌笛秋声湿塞烟"则带给读者一种萧瑟而哀艷的情怀。羌笛吹奏出的曲调在秋风中飘扬,使得边塞的烟雾似乎也被这凄凉的乐音所感染,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寂寥的思念。
"闲想习池公宴罢"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过去某个宴会的回忆,习池公可能是历史上的某位官员或名士,而宴会结束后留下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残余,更有情感上的留恋。
最后,"水蒲风絮夕阳天"则以柔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水蒲被风吹动,如同细密的绒线,而在这静谧中,夕阳缓缓下沉,映照出一片温暖而又不无哀愁的天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宴会场景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