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恨菊》
《恨菊》全文
明 / 李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不是先生偏爱菊,清霜独有菊花开。

满庭秋色无人见,敢望白衣送酒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独有(dú yǒu)的意思:指独特、只有一个,没有其他相同的。

菊花(jú huā)的意思:指高洁、坚贞的品质和人格。

偏爱(piān ài)的意思:有偏袒之心,对某人或某物有特别的喜爱或偏向。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送酒(sòng jiǔ)的意思:指送酒款待客人,也指送别时以酒作为礼物。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白衣送酒(bái yī sòng jiǔ)的意思:形容人们在庆祝或欢迎仪式上,以盛装迎接并亲自奉酒款待客人。

鉴赏

此诗《恨菊》由明代诗人李贽所作,通过描绘菊花在清霜中独自绽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独特品质的赞赏与感慨。

首句“不是先生偏爱菊”,以反问的形式引出主题,暗示了诗人对菊花的特殊情感,并非出于刻意偏好,而是源于其内在的欣赏与共鸣。接着,“清霜独有菊花开”一句,生动描绘了菊花在严寒霜降中傲然开放的画面,凸显了菊花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格。

“满庭秋色无人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寥与清冷,菊花虽美,却无人欣赏,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暗含了诗人自身处境的孤独与寂寞。最后,“敢望白衣送酒来”一句,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即使在如此孤寂的环境中,诗人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期待着或许有一天会有知音来访,共享佳酿,共赏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菊花在逆境中绽放的美丽与诗人的高洁情操,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无奈与期待。李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自然与人生哲理巧妙融合,使得这首《恨菊》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思考。

作者介绍
李贽

李贽
朝代:明   字:宏甫   号:卓吾   籍贯:福建泉州   生辰:1527~1602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题沈东美员外山池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

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

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

(0)

送准上人归石经院

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

归去更寻翻译寺,前山应遇雁门僧。

(0)

送舍弟孺复往庐山

能骑竹马辨西东,未省烟花暂不同。

第一早归春欲尽,庐山好看过湖风。

(0)

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其一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

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0)

题等界寺二首·其二

两国道涂都万里,来从此地等平分。

行人竞说东西利,事不关心耳不闻。

(0)

武侯庙古柏

密叶四时同一色,高枝千岁对孤峰。

此中疑有精灵在,为见盘根似卧龙。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梁寅 周文璞 张炎 贾岛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