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听 泉 岩 宋 /黄 非 熊 万 濑 澄 空 天 地 秋 ,清 音 不 断 下 悠 悠 。山 前 一 片 月 留 影 ,石 上 几 番 僧 白 头 。未 必 素 琴 方 理 性 ,何 须 芳 草 始 忘 忧 。堪 嗤 朝 市 区 区 者 ,祗 听 笙 歌 醉 则 休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头(bái tóu)的意思:指人到老年时头发变白,也用来形容夫妻恩爱长久。
不断(bù duàn)的意思:不间断地、持续不断地
朝市(cháo shì)的意思:指早晨的市场,也泛指热闹的市集。
澄空(chéng kōng)的意思:形容天空明净、无云的状态。
番僧(fān sēng)的意思:指出家修行的佛教僧人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空天(kōng tiān)的意思:空旷无垠的天空
理性(lǐ xìng)的意思:指人的思维和行为以理智为基础,合乎逻辑和客观规律。
留影(liú yǐng)的意思:指人或物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被摄影或绘画,留下形象的意思。
片月(piàn yu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特指一个月的时间。
清音(qīng yīn)的意思:指声音纯净悦耳,没有杂音。
区区(qū qū)的意思:微小、不起眼的样子
笙歌(shēng gē)的意思:形容热闹喜庆的场面或景象。
市区(shì qū)的意思:指居住在市区的平民百姓,也可指市井中的小人物。
素琴(sù qín)的意思:指没有经过修饰或装饰的琴,比喻人的才华和品德纯正,没有虚伪的外表。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忘忧(wàng yōu)的意思:忘记忧愁,摆脱烦恼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 翻译
- 万条溪流清澈如秋空,清脆的乐声连续不断
山前月光洒下一片影子,石头上僧人已白头数次
不一定弹奏素琴才能明理,何必非得花草才能忘忧
可笑那些只知在闹市中忙碌的人,只会沉醉于笙歌中直到疲倦
- 注释
- 万濑:众多的溪流。
澄空:清澈如天空。
清音:清脆的乐声。
下悠悠:连续不断。
山前:山的前面。
月留影:月光投下的影子。
石上:石头上。
僧白头:僧人头发斑白。
未必:不一定。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理性:明理。
忘忧:忘却忧虑。
堪嗤:值得嘲笑。
市区区者:只知在闹市中忙碌的人。
笙歌:笙和歌。
醉则休:沉醉后就停止。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听泉岩》,是宋代诗人黄非熊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秋天万籁俱寂、泉水潺潺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万濑澄空天地秋,清音不断下悠悠",这两句描绘了秋日山间泉水声犹如天籁,悠然回荡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接着,"山前一片月留影,石上几番僧白头",诗人借月影和僧人的白发,寓言岁月流转,增添了时光荏苒的感慨。"未必素琴方理性,何须芳草始忘忧",诗人认为并非只有抚琴或欣赏花草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忘忧,暗示了生活中的简单与淡泊同样能带来心灵的宁静。
最后,诗人对那些沉溺于世俗繁华,只知道笙歌宴饮的人发出嘲讽:"堪嗤朝市区区者,祗听笙歌醉则休",表达了对那些只知享乐、不思深省者的鄙视。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寓言哲理,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