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杨花扑,先教燕子通。
窥怜波眼碧,捲忆茜裙红。
此诗描绘了一位佳人在清晨时分,面对画楼东方,轻垂帘幕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帘幕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以及帘后佳人的细腻情感。
首句“佳人怯晓风”,点出佳人对晨风的敏感与畏惧,暗示其内心世界的细腻与脆弱。次句“垂向画楼东”,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帘幕轻垂的动态美,同时也透露出佳人对东方日出的期待与向往。
“未许杨花扑,先教燕子通”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帘幕赋予生命,既不让杨花轻易触及,又让燕子得以穿梭其间,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佳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保护。
“窥怜波眼碧,捲忆茜裙红”则进一步描绘了帘幕与外界的互动,通过“波眼碧”和“茜裙红”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色彩的丰富与层次感,也暗示了帘后佳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外界美好事物的感知。
最后,“戏问行云者,巫山隔几重”以问句收尾,既表达了佳人对远方未知世界的遐想与好奇,也寓意着帘幕虽可遮挡视线,却无法阻隔心灵的向往与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帘幕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佳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与对外部世界的独特感知,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春风如少年,白首仍当归。
无端故园雨,更不留芳菲。
啼鸟倦晴昼,绿阴却馀晖。
行寻脩竹寺,僧老青山围。
儿童惯看客,汛手来开扉。
白日转双毂,吾心无所依。
同来二三友,目亦掣电飞。
凭高下不测,从我其无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