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伤萎去将随草,却笑生来即碍门。
茎紫或曾充楚佩,心同端不负兰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名为《湛用喈折并蒂兰一枝见贻予既拓落于时兼有悼亡之戚空斋嘿对触兴为诗》。诗中以并蒂兰花为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悼之情。
首联“九畹多劳植异根,一枝真称野人轩”描绘了并蒂兰花生长的环境,虽经辛勤培育,但仅得一枝,这枝兰花仿佛是为野人而设,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淡泊。
颔联“似伤萎去将随草,却笑生来即碍门”运用拟人手法,将兰花的生长状态与诗人的情感相联系。兰花似乎在感叹自己的命运,即将凋零,随风飘散;同时,它也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存在,笑自己生长在门前,妨碍了过往的人们。这里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有对自我存在的反思。
颈联“茎紫或曾充楚佩,心同端不负兰言”进一步深化了兰花的形象。茎紫象征着兰花的高贵与独特,它曾经如同楚国贵族佩戴的兰花一样,被赋予了高雅的象征意义。同时,兰花的心灵纯净,不辜负任何赞美之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格的坚守与追求。
尾联“只愁晤对香光下,双影偏销独夜魂”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担心在香气弥漫的夜晚,面对并蒂兰花,会更加感受到孤独与悲伤。并蒂兰花的双影在夜色中消逝,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悼,无法排解。
整首诗通过并蒂兰花这一意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哀悼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