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陶时运四首,并引·其二》
《和陶时运四首,并引·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四言诗

下有澄潭,可饮可濯。江山千里,供我遐瞩

木固无胫,瓦岂有足。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江山(jiāng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版图,也指国家的统治地位和政权。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陶匠(táo jiàng)的意思:指陶器的制作工匠。

遐瞩(xiá zhǔ)的意思:指远远超过他人,高出一筹。

啸歌(xiào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高亢激昂,充满激情和豪迈。

注释
澄潭:清澈的水潭。
遐瞩:远望,眺望。
木固:树木本然。
瓦岂:瓦片怎能。
陶匠:制陶工人。
啸歌:吟唱歌曲。
翻译
下面有一片清澈的水潭,可以饮用也可以洗涤。
广阔的江山绵延千里,任我尽情远望。
鉴赏

诗人以澄清的潭水为酌饮之地,又可作为洗涤之用。眼前江山绵延千里,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与心灵的寄托。木头虽实,但无脚不能行走;瓦片虽硬,却无足亦无法移动。这两句暗示了物各有其用,亦如人各有其才,应根据个体特性发挥所长。陶匠自来,指的是自然而然地到来,而非勉强。他们齐声高声歌唱,与诗人一同享受这份快乐。

诗中流露出苏轼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不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更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同时,陶匠之类的工匠能自主到来,也反映出苏轼对于自由劳动、平等交流的社会理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水声

淙波声可爱,最与静相宜。

激射不平处,潺湲无罢时。

拥花含骤咽,碍石溅空危。

便作山林趣,宁妨吏隐师。

(0)

过融上人兰若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0)

辛卯年雪

元和六年春,寒气不肯归。

河南二月末,雪花一尺围。

崩腾相排拶,龙凤交横飞。

波涛何飘扬,天风吹幡旂。

白帝盛羽卫,鬖髿振裳衣。

白霓先启途,从以万玉妃。

翕翕陵厚载,哗哗弄阴机。

生平未曾见,何暇议是非。

或云丰年祥,饱食可庶几。

善祷吾所慕,谁言寸诚微。

(0)

诗三百三首·其二七九

元非隐逸士,自号山林人。

仕鲁蒙帻帛,且爱裹疏巾。

道有巢许操,耻为尧舜臣。

猕猴罩帽子,学人避风尘。

(0)

渔父歌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

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

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

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0)

李供奉弹箜篌歌

国府乐手弹箜篌,赤黄条索金鎝头。

早晨有敕鸳鸯殿,夜静遂歌明月楼。

起坐可怜能抱撮,大指调弦中指拨。

腕头花落舞制裂,手下鸟惊飞拨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

罗绮屏,一弦一弦如撼铃。

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

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

大弦似秋雁,联联度陇关。

小弦似春燕,喃喃向人语。

手头疾,腕头软,来来去去如风卷。

声清泠泠鸣索索,垂珠碎玉空中落。

美女争窥玳瑁帘,圣人卷上真珠箔。

大弦长,小弦短,小弦紧快大弦缓。

初调锵锵似鸳鸯水上弄新声,入深似太清仙鹤游秘馆。

李供奉,仪容质,身才稍稍六尺一。

在外不曾辄教人,内里声声不遣出。

指剥葱,腕削玉,饶盐饶酱五味足。

弄调人间不识名,弹尽天下崛奇曲。

胡曲汉曲声皆好,弹着曲髓曲肝脑。

往往从空入户来,瞥瞥随风落春草。

草头只觉风吹入,风来草即随风立。

草亦不知风到来,风亦不知声缓急。

爇玉烛,点银灯,光照手,实可憎。

只照箜篌弦上手,不照箜篌声里能。

驰凤阙,拜鸾殿,天子一日一回见。

王侯将相立马迎,巧声一日一回变。

实可重,不惜千金买一弄。

银器胡瓶马上驮,瑞锦轻罗满车送。

此州好手非一国,一国东西尽南北。

除却天上化下来,若向人间实难得。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