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行旰江》
《夜行旰江》全文
明 / 李梦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灯火遵山闪,旌旗折路频。

仙坛不见片月故须亲。

土俗渐异楚,人言多杂闽。

岂无嚚不足,讼简爱吾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片月(piàn yu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特指一个月的时间。

人言(rén yán)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土俗(tǔ sú)的意思:

◎ 土俗 tǔsú
(1) [local custom]∶地方风俗
(2) [vulgar]∶粗俗;不雅观

仙坛(xiān tán)的意思: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指道士修行的地方。比喻非凡的人才或高超的技艺。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夜行旰江》,描绘了夜晚行走在江边的情景。首句"灯火遵山闪",通过描绘灯火在山间闪烁,形象地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微光,给人以幽深而神秘之感。"旌旗折路频"则暗示了诗人行程中的艰难,可能是行军或赶路,旗帜频繁地被风吹折,显示出旅途的辛苦。

"仙坛沓不见",诗人借仙坛隐喻理想或仙境,表达了对远方或理想的追寻,但此刻却只能望而不见,流露出淡淡的失落和向往。"片月故须亲",强调了月光的亲近感,即使在孤寂的夜晚,月光也成为了唯一的伴侣。

"土俗渐异楚,人言多杂闽",描述了地域风俗的变化,暗示诗人正在跨越不同的地方,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和方言的混杂,增添了旅途的丰富色彩。

最后两句"岂无嚚不足,讼简爱吾民",表达了诗人对于地方治理的期望,希望当地官员能治理得当,减少诉讼,让百姓安居乐业,体现了他的民本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行旅的艰辛与所见所感,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李梦阳

李梦阳
朝代:明   字:献吉   号:空同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生辰:1472-1530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你喜欢

前有别杨柳枝绝句梦得继和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又复戏答

柳老春深日又斜,任他飞向别人家。

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0)

游仙诗

翩翩凤翮,逢此网罗。

(0)

瓠叶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0)

菀柳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0)

西湖云栖寺联

到此方知官是梦;前身安见我非僧。

(0)

龙兴寺准提庵联

月上斗圆光,示教禅心兼法味;

风吹清梵乐,归诚景福应真言。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