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鸣纱牖,虫声杂锦梭。
帘长镫燄小,山乱月明多。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宁静而略带秋意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处。
首句“竹叶鸣纱牖”,以竹叶的轻摇和纱窗的微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竹叶的轻响,仿佛是自然界的低语,纱牖的轻动,则增添了几分温柔与细腻,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次句“虫声杂锦梭”,将昆虫的鸣叫声与织布机的梭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还巧妙地融入了人类活动的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三句“帘长镫燄小”,描述了长长的窗帘遮挡着室内微弱的灯光,灯光在窗帘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柔和。这一句通过光线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温馨,同时也暗示了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对比。
最后一句“山乱月明多”,则将视线从室内转向室外,描绘了群山在月光下的朦胧景象。月光洒在山间,使得山峦显得更加错落有致,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这里的“乱”字,既指山势的起伏不平,也暗含了月光下山景的模糊不清,营造出一种朦胧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以及自然与生活之间的和谐关系,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有酒当歌,歌亦莫苦。来日如归,曾不俟我。
牙须䰄䰄,积水生苔。苔生水枯,使我心哀。
青天为舟,日月为桨。渡我百年,他人嗣往。
蜉蝣匪短,嵩岳匪长。人悲有余,我乐未央。
何用为乐,与彼婴儿。仰视苍苍,生不自知。
何用为乐?与彼草木。蒙蒙尔心,俾无饥渴。
何用为乐?与彼山阳。朝行九州,夕不遗光。
何用为乐?与彼瓦石。中无肺肠,饮食不得。
何用为乐?与彼浮云。逢逢天飞,首尾无因。
何用为乐?与彼流水。出入鱼腹,长生无死。
生死同寄,形影俱虚。但当欢乐,终我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