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乙丑中秋与山僧数辈自虎邱灵岩泛太湖登洞庭东山曰翠峰望湖中群山高下出没如大圆镜见百千万亿青螺髻然瑰玮绝特盖入眼未之见恨风作不能过西山睹林屋洞天之胜然已得其彷佛矣·其一》
《乙丑中秋与山僧数辈自虎邱灵岩泛太湖登洞庭东山曰翠峰望湖中群山高下出没如大圆镜见百千万亿青螺髻然瑰玮绝特盖入眼未之见恨风作不能过西山睹林屋洞天之胜然已得其彷佛矣·其一》全文
宋 / 史尧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太湖三万六千顷如今试吞无一毛

目力未应近远泰山之本只秋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近远(jìn yuǎn)的意思:近距离和远距离。

目力(mù lì)的意思:指眼睛的力量和视觉的能力。

千顷(qiān qǐ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景象或规模。

秋毫(qiū háo)的意思:指极小的东西,形容非常细微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泰山(tài shān)的意思:指非常伟大、威严、稳固的事物或人物。

太湖(tài hú)的意思:形容事物巨大、广泛、广阔。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一毛(yī máo)的意思:指极小的数量或价值,相当于一分钱。

注释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顷:古代计量面积单位,1顷等于100亩。
试吞:尝试用视觉去覆盖或测量。
无一毛:形容极小,连一根草都没有。
目力:视力。
论近远:衡量距离的远近。
泰山之本:比喻极小的事物在巨大事物中的位置,此处指泰山的一根细小的毛发。
只秋毫:仅仅像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一样。
翻译
太湖的水面广阔无比,有三万六千顷之大
现在试着用眼睛去测量,连一片草叶都看不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广阔的景象,开篇即以"三万六千顷"的宏大尺度展示了太湖的壮丽。然而,诗人通过"试吞无一毛"的比喻,表达了自己面对如此浩瀚景色时的微不足道之感。这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个人在宇宙面前的渺小。

接下来的"目力未应论近远,泰山之本只秋毫"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诗人通过将目力与泰山相比较,指出即便是泰山这样宏伟的存在,在太湖面前也不过如同秋天树木上的细小茸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个人力量与自然界相比时微小感的深刻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无尽的敬畏之心以及个人的渺小。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一次成功尝试。

作者介绍

史尧弼
朝代:宋

眉州人,字唐英,世称莲峰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苏轼。年十四举于乡,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裤,人疑其文未工,太守命赋诗,尧弼援笔立就。未授官而卒。有《莲峰集》。
猜你喜欢

梦江南

还记否,烹茗晚凉天。

倩影已和花太瘦,离愁犹抱梦孤悬。江北又经年。

(0)

满江红.自感

最是伤情,催人去、马蹄车辙。

触目处、纷来愁绪,云山万叠。

石咽泉呜幽涧底,树枯干卧斜阳侧。

问此行,何日赋归来,难预决。计往事,浮云灭。

满怀恨,凭谁说。听杜鹃枝上,声声啼血。

顾我堪嗟如去雁,思家不敢看明月。

把闲愁,勾却发狂歌,随圆缺。

(0)

江南好·其六石笏庵

筠庵小,瘦石挺云根。

寸碧玲珑迷竹影,一卷磊落蹴苔痕。拄笏立如人。

(0)

捣练子

香黯黯,漏盈盈。水仙风里试春灯。

翠帘卷后珊窗掩,不怕今宵月太明。

(0)

台城路.蓬山秋夜

小园一夜西风急,羁怀更添寂寞。

败叶敲窗,清寒惊梦,顿起闲愁万斛。

鸥盟摇落,况雁序无多,又分南北。

自拥罗衾,静看冷月透帘幕。

霜毫写就新句,但知音别后,谁和新曲。

灯暗砧残,天空籁静,听尽千山落水。

柔情难托,怅拾翠吟红,旧时行乐。

回首前游,几人能再续。

(0)

菩萨蛮.和外子韵

清晖两地明如此。将人置入相思里。形影不能双。

凄然独掩窗。愁思肠角绕。香篆心头袅。

瘦笔一枝携。新词和泪题。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王令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