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别吴门朱雪鸿·其二》
《赠别吴门朱雪鸿·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勇绝专诸子当年炙鱼

人留刺客传,巷有伯鸾居。

庑下虽逃世,舂边亦著书。

吴人能用剑,风俗何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伯鸾(bó luán)的意思:指兄弟之间情谊深厚,互相帮助、关心的友谊。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风俗(fēng sú)的意思:指一定地区或群体长期形成的社会习俗和风尚。

何如(hé rú)的意思:如何,怎样

客传(kè chuán)的意思:指客人的传闻或传言。

逃世(táo shì)的意思:逃避现实,远离尘世纷扰

吴人(wú rén)的意思:指江苏地区的人。也用来形容江苏人的品质和特点。

炙鱼(zhì yú)的意思:指烤鱼,泛指有关烤鱼的事物。

诸子(zhū zǐ)的意思:指各种学派或学说。

专诸(zhuān zhū)的意思:指人才出众,专业技能高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赠别吴门朱雪鸿》组诗的第二首。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现实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吴地文化的独特见解。

首联“勇绝专诸子,当年学炙鱼”,以专诸为典故,赞扬友人朱雪鸿的勇猛和智慧,如同古代刺客专诸一般,不仅勇猛过人,还学习烹饪技艺,暗示其多才多艺,内外兼修。

颔联“人留刺客传,巷有伯鸾居”,进一步描绘了朱雪鸿居住环境的雅致与文化氛围的浓厚,将他比作东汉文学家严光(字伯鸾),暗示其不仅才华横溢,且生活情趣高雅,如同古代文人墨客般,生活在充满书香与文化气息的巷弄之中。

颈联“庑下虽逃世,舂边亦著书”,通过描述朱雪鸿在避世之处仍坚持著书立说,表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这里“庑下”、“舂边”分别指代隐居之地和劳作之处,体现了诗人对其生活态度的赞赏。

尾联“吴人能用剑,风俗近何如”,诗人借吴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表达了对吴地人民智慧与勇气的肯定,并引出对当地风俗习惯的思考与好奇。这不仅是对友人所在地域文化的赞美,也是对友人个性与精神品质的一种映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吴地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欣赏,同时也蕴含着对个人品格与社会风气的思考。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禦街行.红桥饮席感少年事

峭寒剪剪风如水,又乱飐、花阴碎。

月明桥上玉阑干,曾见凭春罗袂。

好天凉月,依然昨夜,只是人憔悴。

当时何限风流地,尽赚得、销魂计。

年来对酒怕闻歌,换了疏狂身世。

分明襟上,唾花醉粉,都作今朝泪。

(0)

题松竹居士集

靖州令弟蚤称贤,小隐哦诗数百篇。

松竹已荒文采在,清名留与后人传。

(0)

江上

沙觜微波漾绿蘋,山头落日驻红轮。

依稀灯火枫林鼓,岸上人家赛水神。

(0)

古意五首·其三

银碗兰膏满,分灯炷两燖。

终然共光彩,莫认不同心。

(0)

过双溪访敬则不遇

溪亭尝共赏芙蓉,十载重寻恨不逢。

落日断桥馀野水,高原古路带寒松。

麦芒旧画游丝细,柿叶新题坠露浓。

喜有诸郎能好客,囊萸尊酒更从容。

(0)

出丽正门

双塘南城莽苍中,断垣荒草路西东。

万条柳暗鹅毛雨,千丈城高羊角风。

铁键重门车碌碌,金铃草带马珑珑。

边风不动居人少,散漫牛羊落日红。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