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宝志之手,名为《预言(其二)》。宝志作为一位高僧,其诗歌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与预言意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图景。
“秃人今日已定”,开篇即以“秃人”这一形象隐喻,暗示某种力量或势力已经稳固,不再需要借助传统的占卜手段来预测未来。“不须卜于长安”,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力量的确定性,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此处暗指权威或统治地位的稳固,无需再通过传统的占卜方式来确认。
接下来,“天坐住汝男津”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天坐”比作君主或至高权力的象征,坐在“汝男津”上,意味着权力的掌控和稳定。这里“汝男津”可能是指渡口或通道,象征着通往权力中心的道路,君主稳坐其上,掌控着通往权力之路的关键。
“百官大会千斤肫”则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场景,百官齐聚一堂,共同参与重要的决策或仪式,而“千斤肫”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述,用来形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活动。这一句不仅展示了权力中心的繁荣与秩序,也暗示了决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格局的观察与理解,以及对权力稳定与秩序的赞颂。宝志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深刻的哲学思考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这首《预言(其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
几曲江村雨外明,钓矶渔屋入新晴。
参天乔木浅深绿,盖水圆荷先后生。
归梦每烦春鸟唤,故林可忍晓猿惊。
功成共祖东门道,不负溪山旧主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