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山(chūn shān)的意思:春天的山景,形容景色美丽、宜人。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得当(dé dàng)的意思:正确合适,恰当得体。
蛾绿(é lǜ)的意思:形容颜色非常浅绿。
凤凰(fèng huáng)的意思:凤凰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吉祥、美好和重生。在成语中,凤凰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崛起和重生。
夫人(fū rén)的意思:夫人指的是已婚女性或者尊称已婚女性的称谓。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金屋(jīn wū)的意思:比喻富贵豪华的宫殿。
阑珊(lán sh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兴盛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衰退或停滞不前。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沙泉(shā quán)的意思:指沙漠中的泉水,比喻在贫瘠的环境中出现的希望或者意外的喜悦。
沈云(shěn yún)的意思:形容云彩低垂、沉重。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未央(wèi yāng)的意思:指永远不会结束或终结的状态,也指无穷无尽、无法计算的数量。
五弦(wǔ xián)的意思:指琴弦的五个音高,比喻技艺高超,音乐才华出众。
瑶台(yáo tái)的意思:指高台、高阶,也用来形容高贵、尊贵的地位或身份。
玉钗(yù chāi)的意思:玉钗是指美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女性的美貌和端庄。
二十五弦(èr shí wǔ xián)的意思:形容琴技高超,琴音悠扬动听。
-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李夫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夫人的形象与气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情感氛围。
首句“未央天子香熏骨”,以“未央”点出李夫人的身份背景,暗示她曾是帝王的宠妃,而“香熏骨”则强调了她身上所散发的高贵气息和独特的魅力。接着,“夫人不贮黄金屋”一句,通过对比黄金屋的奢华与李夫人内心的淡泊,展现了她的高洁品质和超凡脱俗。
“水铜无光涩秋月,留得当年旧蛾绿”两句,以水铜的暗淡和秋月的清冷,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往日美好记忆的渐行渐远。而“旧蛾绿”则可能是对李夫人眼眸或服饰的描述,暗示其曾经的美丽与光彩。
“瑶台夜佩声阑珊,沈云叫雁沙泉寒”描绘了一幅夜晚瑶台上的凄凉景象,通过“沈云”、“叫雁”和“沙泉寒”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哀愁的氛围。这不仅反映了李夫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也暗示了她命运的悲凉。
最后,“二十五弦弹凤凰,玉钗小燕飞春山”以音乐和自然景象为喻,进一步深化了李夫人的形象。二十五弦弹奏出的凤凰之声,既象征着她的高雅与神秘,也暗示了她如同凤凰涅槃般的命运转变。而“玉钗小燕飞春山”则以轻盈的燕子在春日山林间飞翔,象征着李夫人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美依然在世间流传,如同春天般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夫人生平的追忆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其命运的同情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程之徒
堂堂王夫子,实为乡曲英。
十年游太学,冬雪而秋萤。
南宫掇异等,四海驰俊声。
未展霄汉志,忧患遽所丁。
自言程之徒,高论何峥嵘。
彬彬媚学子,鼓箧称诸生。
何必骛时文,但贵存其诚。
道义苟内充,爵禄必尔缨。
吾师昔如斯,草泽膺弓旌。
劝讲迩英阁,探颐多研精。
祝李乐其说,谈辨惟纵横。
仲子颇守常,归来自穷经。
一日贤诏下,折桂何芳馨。
先生遂荐之,横经阖闾城。
又欲荐祝子,可方古岩耕。
宜从布衣起,知足平搀抢。
贵公问其人,科举颇所更。
答言彼材豪,不肯循度程。
贵公闻之笑,何以取官荣。
推毂既未效,鼓枻归洞庭。
先生跻禁从,仲子亦飞腾。
召对趋九陛,一言帝心倾。
亟命迁京秩,训词人所惊。
庶可共学者,品题自师评。
李子独不偶,沿流出舒荆。
游谒公卿间,落寞无所成。
迩来贫且病,屏迹居四明。
自言已膏肓,无以保性灵。
我嗟师友义,此道久凋零。
寄言后学者,中庸当力行。
《程之徒》【宋·李正民】堂堂王夫子,实为乡曲英。十年游太学,冬雪而秋萤。南宫掇异等,四海驰俊声。未展霄汉志,忧患遽所丁。自言程之徒,高论何峥嵘。彬彬媚学子,鼓箧称诸生。何必骛时文,但贵存其诚。道义苟内充,爵禄必尔缨。吾师昔如斯,草泽膺弓旌。劝讲迩英阁,探颐多研精。祝李乐其说,谈辨惟纵横。仲子颇守常,归来自穷经。一日贤诏下,折桂何芳馨。先生遂荐之,横经阖闾城。又欲荐祝子,可方古岩耕。宜从布衣起,知足平搀抢。贵公问其人,科举颇所更。答言彼材豪,不肯循度程。贵公闻之笑,何以取官荣。推毂既未效,鼓枻归洞庭。先生跻禁从,仲子亦飞腾。召对趋九陛,一言帝心倾。亟命迁京秩,训词人所惊。庶可共学者,品题自师评。李子独不偶,沿流出舒荆。游谒公卿间,落寞无所成。迩来贫且病,屏迹居四明。自言已膏肓,无以保性灵。我嗟师友义,此道久凋零。寄言后学者,中庸当力行。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8267c67d10b67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