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六》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六》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山僧略升此座,大众永息狐疑

各各金毛师子去来哮吼全威。

临济高声连喝,德山拈棒痛槌。

纵有一言半句,终不别作路歧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大众(dà zhòng)的意思:大众指的是广大的群众,普遍的人群,泛指大多数人。

高声(gāo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各各(gè g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狐疑(hú yí)的意思:形容心中疑虑不定,犹豫不决。

金毛(jīn máo)的意思:形容人的头发金黄色或毛发丰盈

路歧(lù qí)的意思:指道路分叉的地方,引申为选择困难,摇摆不定的境地。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师子(shī zǐ)的意思:指学生能够超越老师,达到或超过老师的水平。

哮吼(xiāo hǒu)的意思:形容声音大而嘹亮,如狮子的吼叫。

一言(yī yán)的意思:一句话,一番话,一番言论

一言半句(yī yán bàn jù)的意思:形容说话极少,只说几句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清远创作的《偈颂一一二首》中的第八十六首。诗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禅宗修行的境界与实践。

首先,“山僧略升此座,大众永息狐疑。”这里运用了“山僧”这一形象,象征着禅宗修行者,他们通过自己的修行,使得在场的大众(即听众或修行者)心中的疑惑得以平息,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接着,“各各金毛师子,去来哮吼全威。”这句话以“金毛师子”为喻,形象地描述了修行者的内在力量和威严。这里的“哮吼”不仅指声音的洪亮,更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力量和坚定,无论是在修行的道路上前进还是面对困难时,都能展现出强大的意志力。

随后,“临济高声连喝,德山拈棒痛槌。”这两句提到了两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临济和德山,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教导弟子,通过大声喝斥或使用棒子敲打,激发弟子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直面自我,突破障碍,达到真正的觉醒。

最后,“纵有一言半句,终不别作路歧。”这句话强调了禅宗修行的关键在于言传身教,即使是一言半语,也能引导修行者走出迷途,不会偏离正道。它体现了禅宗注重实践、反对形式主义的精神,强调通过直接体验和领悟,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深刻内涵和实践方法,强调了内心的觉醒、力量的展现以及正确的指导对修行者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嘉禾百咏·其六十四学绣塔

孤塔岧峣立,犹传学绣人。

五湖如好在,针线不胜春。

(0)

宫词·其九十

上林随驾赏芳辰,曲赐黄封腊味醇。

供帐不须劳幕士,垂杨为盖草为茵。

(0)

玄鲫随钩诚养亲。

(0)

上张丞相十首·其四

百六古今有,两宫开辟无。

兴师诚刷耻,奋袂竞捐躯。

必挟三灵助,能令万国孚。

九宫驱六甲,何患五单于。

(0)

上张丞相十首·其九

罪放丙午末,归来辛亥初。

不谈天下事,犹诵古人书。

利病明诸掌,危疑儆后车。

他时果无悔,载籍定欺予。

(0)

次单推韵·其三

每思乡里秀,日日听新除。

愁苦千行泪,清贫一束书。

端溪元秀爽,梅蕊正萧疏。

公事多馀暇,箪瓢亦晏如。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