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气弱归宜早,偷取官多责恐深。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张 唐 公 马 上 宋 /王 安 石 揭 节 初 悲 力 不 任 ,赐 身 终 愧 谬 恩 临 。病 来 气 弱 归 宜 早 ,偷 取 官 多 责 恐 深 。膏 泽 未 施 空 谤 怨 ,疮 痍 犹 在 岂 讴 吟 。黄 昏 信 马 江 城 路 ,欲 访 何 人 话 此 心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谤怨(bàng yuàn)的意思:指毫无根据地诋毁、诬蔑他人,心怀怨恨。
不任(bù rèn)的意思:不肯担任或不愿意接受职责。
疮痍(chuāng yí)的意思:疮痍是指战乱或灾难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创伤和损失。
恩临(ēn lín)的意思:指高贵的人或权威的人对普通人施以恩惠或亲近。
膏泽(gào zé)的意思:指帝王的恩泽,也指天降甘露滋润万物。
黄昏(huáng hūn)的意思: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暗淡,天黑之前的时段,也用来比喻事物的末期或衰退阶段。
江城(jiāng chéng)的意思:指大江流域中的城市,特指长江流域的城市,也可泛指美丽的城市。
谬恩(miù ēn)的意思:虚假的恩情或虚伪的恩义
人话(rén huà)的意思:指直接、真实、坦诚的言语或表达方式。
信马(xìn mǎ)的意思:指人的言行举止坦率自然,毫不掩饰。
讴吟(ōu yín)的意思:指唱歌吟诗,表达情感或抒发思想。
- 注释
- 揭节:开始。
初悲:初次的悲伤。
力不任:无力承担。
赐身:蒙受恩赐的身份。
谬恩:错误的恩典。
临:降临。
病来:病体发作。
气弱:气息微弱。
归宜早:应尽早回家。
官多责恐深:官职过多,责任深重。
膏泽:恩惠。
空谤怨:无实质恩惠却有抱怨。
疮痍:创伤。
岂讴吟:怎能歌唱赞美。
黄昏:傍晚。
信马:随意骑行。
江城路:江边的城市道路。
欲访何人:想去找谁。
话此心:倾诉内心。
- 翻译
- 初次揭开篇章,内心充满悲伤,力量难以承受,蒙受恩典深感愧疚。
病体虚弱,应尽早回归,窃取过多官职,恐怕责任重大。
恩惠尚未降临,人们只会抱怨和指责,伤口还在,怎敢歌唱赞美。
黄昏时分,我骑马漫步江城道路,想找谁倾诉这满腔心事。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一种深深的自责和忧虑之情。他在开篇便写道“揭节初悲力不任,赐身终愧谬恩临”,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感到失望,对于皇上的恩惠感到愧疚。随后,他又提到自己因病而归,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诗人通过“膏泽未施空谤怨,疮痍犹在岂讴吟”一句,表达了对国家政事的担忧。这里,“膏泽”指的是君主的恩惠与治国之策,而作者感叹这些政策尚未得到实施,却已遭受不实之词的攻击;“疮痍犹在”则比喻国家的创伤依旧存在,岂有余兴去吟诗歌。
最后两句“黄昏信马江城路,欲访何人话此心”,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诗人骑着马行走在江边小城的道路上,内心充满了对某种事物或情感的寻觅与表达。这里所谓“何人”可能是指能够理解他心意的人,而“此心”则是包含了诗人所有忧虑和自责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王安石在面对政治挫折和个人健康问题时的内心世界,反映出他个人的悲哀与国家大事的关联。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刘翀霄五世图
昔闻康节翁,慈母八十馀。
阶前小稚子,欢笑娱相呼。
甘旨足丰俭,自谓此乐无。
今君祖母秦,九十康强俱。
牙齿尽完好,起居不资扶。
鲜鲜芙蓉裳,皎皎明月裾。
綵舆亲迎养,独觉爱日舒。
有儿俱白颠,有孙亦银须。
曾玄绕膝下,日向庭闱趋。
一门极孝友,五世咸怡愉。
矧君自奇士,振策当要途。
风云接平步,日月明亨衢。
覃恩追考妣,盛事誇里闾。
苟非母厚德,此福宁独居?
恨无汉史笔,逐一为母书。
嗟予辱同姓,感念成长吁。
祖年百又一,孙子纷如圭。
深衣昼锦缘,曾绘家庆图。
寿康世莫比,好事传京都。
翰林欧苏辈,诗颂焉可诬?
及今甫七载,往事浮云徂。
我恨岂有极,君乐当何如?
题诗卷还君,悠然泪盈袪。
《题刘翀霄五世图》【元·刘鹗】昔闻康节翁,慈母八十馀。阶前小稚子,欢笑娱相呼。甘旨足丰俭,自谓此乐无。今君祖母秦,九十康强俱。牙齿尽完好,起居不资扶。鲜鲜芙蓉裳,皎皎明月裾。綵舆亲迎养,独觉爱日舒。有儿俱白颠,有孙亦银须。曾玄绕膝下,日向庭闱趋。一门极孝友,五世咸怡愉。矧君自奇士,振策当要途。风云接平步,日月明亨衢。覃恩追考妣,盛事誇里闾。苟非母厚德,此福宁独居?恨无汉史笔,逐一为母书。嗟予辱同姓,感念成长吁。祖年百又一,孙子纷如圭。深衣昼锦缘,曾绘家庆图。寿康世莫比,好事传京都。翰林欧苏辈,诗颂焉可诬?及今甫七载,往事浮云徂。我恨岂有极,君乐当何如?题诗卷还君,悠然泪盈袪。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4867c6b27b272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