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寒漏(hán lòu)的意思:
(1).寒天漏壶的滴水声。 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鐘多。” 前蜀 毛文锡 《恋情深》词:“滴滴铜壶寒漏咽,醉红楼月。”
(2).指寒天的漏壶。 元 萨都剌 《寒夜即事次韵呈许荣达》:“箭刻未移寒漏浅,江声渐少夜潮枯。”
(3).借指寒夜。 唐 钱起 《效古秋夜长》诗:“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唐 吕温 《早觉有感》诗:“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 明 文徵明 《新秋夜坐》诗:“病里秋风惊已至,坐来寒漏不禁长。”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凌空(líng kōng)的意思:悬空、飞跃、超越
泠泠(líng líng)的意思:形容风声、水声等清脆悦耳。
千山(qiān shān)的意思:指很多山,形容山势磅礴、连绵不尽。
山外(shā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宁静幽远的地方。
曙更(shǔ gēng)的意思:指天刚亮的时候,鸟儿开始歌唱,表示新的一天开始了,也比喻新时代的来临。
虚籁(xū lài)的意思:指轻微的声音或轻柔的音调。
遥想(yáo xiǎng)的意思:回想往事,追忆过去。
摇曳(yáo yè)的意思:摇动、摆动
应律(yìng lǜ)的意思:遵守规律,按照法度行事。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舂容(chōng róng)的意思:形容人们争先恐后地追求美好的容貌。
重林(zhòng lín)的意思:指森林茂密、繁荣的景象。
- 注释
- 寂寂:形容静悄悄的。
重林:密集的树林。
拂水:轻轻掠过水面。
凌空:升上天空。
舂容:形容钟声悠扬有节奏。
摇曳:摆动,摇晃。
虚籁:自然界的音响,如风声、流水声。
远砧:远处传来的捣衣棒敲击衣物的声音。
寒漏:滴漏计时器,此处指时间流逝。
侵:侵扰,打扰。
泠泠:形容声音清脆而悠长。
何处寻:寻找哪里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 翻译
- 霜降后的钟声刚应合着节律,静静地穿透重重树林。
轻轻拂过水面的声音适合静静聆听,升入空中扩散出深远的回音。
舂容的节奏还未停歇,夜晚摇曳的钟声渐深沉。
月光下,钟声与自然的宁静和谐共鸣,风中还夹杂着远处传来的捣衣声。
钟声纯净,连寒冷的滴漏声也清晰可闻,悠闲中又怕天边曙光的侵扰。
遥想在千里之外的山峦,那清冷的钟声又将在哪里飘荡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寒冷中听闻霜钟之声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寂寥孤独的情感体验。
"霜钟初应律"一句,点明了时间是在夜深人静时分,而霜钟之声刚好响起,这个“初”字表现了诗人对声音细微变化的捕捉。"寂寂出重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霜钟声在寂静中传来,仿佛从层层叠叠的森林深处发出的效果。
接下来的“拂水宜清听”和“凌空散迥音”,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声音美感的享受,也描绘出了霜钟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寂静的夜晚中依旧保持着警醒,而“摇曳”一词更添了一种悠扬、不急不缓的情怀。
"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两句,通过月光与风声的结合,营造出一个空灵而宁静的夜晚氛围。霜钟之声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更加悠扬、遥远。"净兼寒漏彻,闲畏曙更侵"则是对时间流逝和早晨临近的一种感慨。
最后,“遥想千山外,泠泠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于霜钟声来源的好奇与向往,以及一种超越现实环境、追求心灵寄托的愿望。"泠泠"一词形容声音之美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霜钟声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