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来瑟瑟,万竹冷脩脩。
斑林寒欲裂,碧节爽还幽。
斑林(bān lín)的意思:形容景色或事物的斑斓多彩,丰富多样。
长怀(cháng huái)的意思:长久保持怀抱、心中怀念。
楚水(chǔ shuǐ)的意思:楚水指的是楚国的水,用来比喻清澈透明的水。
渡头(dù tóu)的意思:渡头是指河流或水域的边缘,也可以指渡口的一端。在成语中,渡头比喻事情的关键时刻或转折点。
古渡(gǔ dù)的意思:古代的渡口,指古时的船只渡口。
客子(kè zǐ)的意思:指客人或外地人的孩子。
落帽(luò mào)的意思:指被人揭发或拆穿,使原本隐秘或欺骗的事情暴露出来。
冥搜(míng sōu)的意思:冥搜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在黑暗中摸索、寻找。形容没有线索或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盲目的搜寻。
披襟(pī jīn)的意思:解开衣襟,露出胸怀。形容坦率、豪放、大度。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少陵(shǎo líng)的意思:指被贬谪或流亡的人。
诗思(shī sī)的意思:指诗人的思考和创作能力,也指人们写诗时所需要的思维和灵感。
霜骨(shuāng gǔ)的意思:形容寒冷到极点。
送别(sòng bié)的意思:离别时向别人送行,表示道别。
行日(xíng rì)的意思:指一天的行程或活动。
征行(zhēng xíng)的意思:指出征行军或巡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水景象,诗人通过对秋风和楚竹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与怀念之情。
“客子征行日,偏逢楚水秋。”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旅途中的场景,诗人在外游历,恰巧遇到了一片深秋的楚地水乡。这里的“偏逢”表达了一种偶然遭遇,而“楚水秋”则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
“一风来瑟瑟,万竹冷脩脩。”秋风轻拂而过,吹动了无数的竹叶,让它们发出清脆的响声。这里的“瑟瑟”和“脩脩”都是拟声词,用以形容竹叶在秋风中的细微声音,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
“吹作清霜骨,声酣古渡头。”秋风不仅使竹子颤鸿,还让诗人联想到了一层薄霜覆盖的骨骼,这里的“清霜”既形容了天气的寒冷,也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同时,“古渡头”则增加了画面的一种历史的沉淀感,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斑林寒欲裂,碧节爽还幽。”诗人继续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竹子和森林的景象。竹子在秋风中变得更加坚硬,而森林则显得清冷而又深邃,这里的“斑”字形容了树皮的裂纹,增加了一种生长的艰辛。
“不复披襟快,长怀落帽愁。”诗人在这样的景色中,不再有以前那种轻松自在的情绪,而是怀揣着一份深深的忧虑。这里的“不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少陵诗思苦,送别更冥搜。”最后两句诗人提及自己在写作上的困顿,以及面对朋友离别的情感。在这里,“少陵”是诗人的自称,而“冥搜”则表达了他在情感深处的探索和挣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传递了一种秋天特有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