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顾 非 熊 下 第 归 唐 /朱 庆 馀 但 取 诗 名 远 ,宁 论 下 第 频 。惜 为 今 日 别 ,共 受 几 年 贫 。听 雨 宿 吴 寺 ,过 江 逢 越 人 。知 从 本 府 荐 ,秋 晚 又 辞 亲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府(běn fǔ)的意思:指本地政府或官府。
过江(guò jiāng)的意思:指越过江河,比喻克服困难,突破障碍。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秋晚(qiū wǎn)的意思:秋天的晚上
诗名(shī míng)的意思:
善于作诗的名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石斧欲砍断诗手》:“ 杜甫 子 宗武 ,以诗示院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随使并诗还之。 宗武 曰:‘斧,父斤也。兵曹使我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院闻之,曰:‘悮矣。欲子砍断其手。此手若存,天下诗名又在 杜 家矣。。’” 金 元好问 《黄金行》:“人间不买诗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八:“赖是摇鞭吟好句,流传乡里只诗名。”
下第(xià dì)的意思:指考试或评比中名次排在倒数第一。
越人(yuè rén)的意思:指外地人或外国人。
知从(zhī cóng)的意思:顺从、听从
- 翻译
- 只看重诗歌的名声,不在乎频繁落第的遭遇。
遗憾的是今天要分别,未来几年我们将共同经历贫困。
在吴地的寺庙中听着雨声过夜,渡江时遇见了越地的人。
我知道你是因为本府的举荐,而在这个秋天的晚些时候又要离开家乡。
- 注释
- 但:只。
取:看重。
诗名:诗歌的名声。
远:长远。
宁:宁可。
论:考虑。
下第:落第。
惜:遗憾。
今日别:今天分别。
共受:共同经历。
贫:贫困。
听雨:听着雨声。
宿:过夜。
吴寺:吴地的寺庙。
过江:渡江。
逢:遇见。
越人:越地的人。
知:知道。
荐:举荐。
秋晚:秋天的晚些时候。
辞亲:离开家乡。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送顾非熊下第归》。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但取诗名远,宁论下第频”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不以功名利禄为重,而是珍视彼此间的情谊与交流。这种观念在当时社会中颇为难得,显示出诗人高洁的人格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惜为今日别,共受几年贫”则流露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不舍,同时也表达了愿与朋友共同承受生活中的艰辛,这种情感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接下来的“听雨宿吴寺,过江逢越人”描绘了一幅湿润的江南秋景。诗人在细雨中寄宿于吴寺,在这个环境里不禁想起远方朋友的心情。这里的“越人”指的是越地之人,即今浙江一带的地方居民。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知从本府荐,秋晚又辞亲”显示出诗人对于友人未来发展的期许和祝福,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即将再次经历离别之苦痛。这不仅是对朋友的鼓励,更是对自我命运的接受与顺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代士人淡泊名利、重视友谊的情怀,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郡中即事书怀
海隅为郡真卑屑,簿领沉迷箠楚喧。
王事更逾星火急,吏曹何啻米盐烦。
甘棠听讼曾无倦,丹笔书刑幸不冤。
境上送迎暂置驿,斋中宴喜懒开樽。
逢人未免腰如磬,议政常防耳属垣。
鲍臭恐将群小化,虫疑难与俗流论。
却思寂寞栖天禄,争得逍遥似漆园。
外地粗官如竹苇,一麾出守岂堪言。
碧落堂晓望荷山
荷山非不高,城里自不见。
一登碧落堂,山色正对面。
如人卧平地,跃起立天半。
指挥出伏兵,万骑横隔岸。
后乘来未已,前驱瞻已远。
晨光到岩壑,人物俱茜绚。
绿屏纷开阖,翠旗闪舒卷。
安得垂天虹,桥虚度云巘。
老铃偶报事,郡庭集宾赞。
匆匆换山巾,默默下林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