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应长阒寂,吾亦念亏圆。
《中秋三忆·其二士常》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诗人站在东楼上,仰望那轮皎洁的明月,思绪万千。首句“迢递东楼月,清光似去年”以景入情,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遥远的夜晚,月光如旧年的般明亮,营造出一种怀旧与思念的情感氛围。
接下来,“子应长阒寂,吾亦念亏圆”两句,诗人通过假设与自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月圆人不圆的感慨。这里的“子”可能指的是友人或某种理想化的存在,而“吾亦念亏圆”则直接抒发了对月缺时分的感伤,暗示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无奈。
“性癖从书卷,愁多付酒权”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将个性的癖好寄托于书籍,试图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求慰藉;面对难以排遣的愁绪,他选择借酒浇愁,这是一种典型的文人解忧方式。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普遍心态。
最后,“隔城钟鼓尽,空望泬寥天”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画面。城中的钟鼓声已消失,唯有诗人独自站立,仰望着浩瀚的夜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宇宙的敬畏。这一景象既渲染了孤独与寂寞,又蕴含着对宇宙广阔与人生的渺小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中秋之夜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远游篇寄府教景熙
朝游扶桑根,不折拂日枝。
莫食楚萍实,掬海见虹霓。
黄鹄别我影,目尽汉水湄。
况复衔其子,风露何当归。
飘萧软桂丛,零落紫苔衣。
梦魂知尔处,落羽在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