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甲 戌 正 月 十 四 日 书 所 见 来 日 惊 蛰 节 宋 /张 元 干 老 去 何 堪 节 物 催 ,放 灯 中 夜 忽 奔 雷 。一 声 大 震 龙 蛇 起 ,蚯 蚓 虾 蟆 也 出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奔雷(bēn léi)的意思:形容声音大而响亮,如雷鸣般的声音。
出来(chū lái)的意思:从某个地方、状态或隐蔽处出现或显露出来。
放灯(fàng dēng)的意思:指放照明灯,也比喻揭发真相、曝光事实。
何堪(hé kān)的意思:形容遭遇困境或不幸时,感到无法承受或难以忍受。
节物(jié wù)的意思:指节约使用物品,不浪费。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龙蛇(lóng shé)的意思:指有权势和能力的人物,也用来形容权谋勾心斗角的场面。
蚯蚓(qiū yǐn)的意思:指人贪图小利,不思进取,缺乏上进心和勇气。
虾蟆(há má)的意思:指人的外貌丑陋、不入流。
中夜(zhōng yè)的意思:指夜间的中间时刻,也指深夜。
- 注释
- 何堪:怎能承受。
节物:季节变换的景物。
放灯:元宵节放灯。
中夜:半夜。
奔雷:突然的雷声。
大震:巨大的震动。
龙蛇:比喻蛰伏的生物。
起:苏醒或出现。
蚯蚓虾蟆:泛指地下的小动物。
- 翻译
- 年老体衰怎能承受节令的催促,元宵夜半忽然响起雷声。
一声巨响惊动了如龙蛇般蛰伏的万物,连蚯蚓和蛤蟆都出来了。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界变化的感慨。"老去何堪节物催"一句,透露出时间在悄然流逝,年华在不断增长,这种感觉常伴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来。"放灯中夜忽奔雷"则描绘了一个突发事件,即便是在平静的夜晚,也可能突然发生惊雷之事。
接下来的两句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描写了惊蛰节这一自然现象。在这个时节,大地回春,连沉睡于地下的一些动物也不禁被惊醒而出。这里的“龙蛇”可能是比喻,即那些在冬眠中苏醒的动植物,而“蚯蚓虾蟆也出来”则更加具体地展示了这些小生物因为雷声而钻出土壤,活跃起来的情景。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对惊蛰节自然现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力与季节更迭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缕曲.四月十五深宵玩月
云静长空碧。照中天、山河弄影,楼台增色。
午夜漏沉庭院静,万籁无声寂寂。
独许伴、骚人词客。
澹到襟怀心共朗,抽吟笺、光灿生花笔。
宵景好,诗囊阔。月圆难补人间缺。
反牵他、闺情旅梦,伤离惜别。
一样清辉同赏玩,各有悲欢胸臆。
问几见、当头皓魄。
且把闲愁收拾起,快安排、小饮壶觞列。
斟旧酿,醉今夕。
探芳讯.夏芝岑修饰定王台,每岁人日探梅,必有赋咏。癸未邀集,用草窗调应之
探梅信。看乍入新年,东风相趁。
喜词人依旧,韶光艳华鬓。
几年人日寻芳约,春早佳期近。
更多情,逗酒迎香,斗诗催韵。红绽北枝认。
似汉月窥檐,湘烟长晕。云麓台前、游屐没苔璺。
登临共道遨头好,花与人俱俊。
料今年、先占一分春稳。
月当厅
望眼尽处江如带,高楼明月,白露凉天。
唤取吴刚倚树,商约重圆。
不动山河真影,讯素娥,珍重佩娟娟。
银汉转,参旗井钺,北落门寒。
羽衣我是横江客,瞬须臾,赤明几度开年。
过尽千帆一苇,赤壁依然。
还是箫声咽愁去,秋江水月夜行船。
麻茶眼,奚囊锦掇,九点齐烟。
双红豆.题孙子潇先生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图
一卷牛腰,百年鹃泪,翻来揭去如新。
江东孙楚,蕉萃当时,青衫多少销魂。
酹酒花神,愿东风著力,种出情根。
寄语并头人,莫等闲忘却前身。叹水逝光阴。
轮回风火,天涯我亦。沾巾。
床头明月在,算难瞒旧日温存。
梦醒琴尊,只襟上啼痕酒痕。
惹相思挨他今夕黄昏。
浪淘沙慢.寒鸦,谱清真万叶战秋声露结
暗绿净墙阴暂集,未敛归翼。
料理饥肠待啄,惊回冻羽更寂。
渐广野、冲烟疏着墨。
背郭去、催落斜晖,趁暮云、成阵尽翻侧。
添几许寒色。测测。此时虑乱如积。
况枯木流水多愁惨,情思惟萧瑟。
问望秋蒲柳,谁禁风力。
箭光浪影,景空付伊,背影朝昏堪惜。
春梦醒、繁华收起,堂前幕、旧燕弃掷。
冷蟾夜、南枝尚自觅。剩满地,雪迹霜痕待记。
忆孤村数点凄吟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