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闻啼鸟声,不识鸟啼处。
《苔径》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苔径的独特魅力和行者内心的宁静。
“苔径路欹危”,开篇即以“欹危”二字点出苔径的特点——倾斜且险峻,暗示了行走其中的不易与挑战。然而,“幽人自来去”一句却为这险境赋予了生命与自由,仿佛那行走于苔径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在地穿梭其间,不受外界干扰,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接下来的两句“但闻啼鸟声,不识鸟啼处”,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神秘的氛围。鸟鸣声打破了寂静,却也显得若隐若现,难以捕捉其源头。这种听觉上的体验,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更激发了读者的想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片幽深的苔径之中,感受着自然界的微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苔径及其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悼子四首·其二
忆儿堕地时,雷雨当初生。
骨格自岸异,岂独徵啼声。
口授五言诗,牙牙记诵清。
三岁绕地走,不假扶持行。
肃客知拱揖,辄复问姓名。
崭然露头角,见者誉聪明。
蠢婢惯提抱,相依尤有情。
泥中偶遭挞,趋救不顾身。
平时琐屑事,一一难缕陈。
岂其具夙慧,来去自有因。
只益父母悲,痛惜相交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