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卧病二首·其一》
《卧病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黄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卧病梧山晓,怀归菊径秋。

凄风催叶下,积雨入江流。

遂有鲈鱼兴,聊为鸿雁谋。

飘摇寄生事,天地一扁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地一(dì yī)的意思:地位排在第一,居首位

鸿雁(hóng yàn)的意思:比喻亲友离别或相思之情。

怀归(huái guī)的意思:怀念家乡,思念归乡之情。

寄生(jì shēng)的意思:指借助他人或其他事物的力量来生存或获取利益。

积雨(jī yǔ)的意思:指雨水连绵不断地下,积聚成水。

飘摇(piāo yáo)的意思:形容摇摆不定,不稳定。

凄风(qī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声凄凉、哀怨。

生事(shēng shì)的意思:指无故引起麻烦、争端或纠纷。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卧病(wò bìng)的意思:指因病而卧床不起。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佐的《卧病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卧病在梧山的早晨,心中充满了对故乡菊花盛开的秋景的怀念。"凄风催叶下"形象地写出秋风的萧瑟,落叶纷飞,而"积雨入江流"则暗示了连绵的秋雨汇入江河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气氛。

"遂有鲈鱼兴"引用了晋代张翰因思乡而辞官归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聊为鸿雁谋"进一步借鸿雁南飞的意象,寄托自己希望能如鸿雁般展翅归乡的愿望。

最后两句"飘摇寄生事,天地一扁舟",以扁舟随波逐流的意象,寓言自己在人生的漂泊中,感到自己的生活就像天地间的一叶扁舟,既渺小又无定,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

黄佐
朝代:明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猜你喜欢

张司封泗上春运

经纶才术致唐虞,暂出东南总转输。

德教久为诸郡法,国家何止十年储。

清风继世留淮甸,和气先春入汴渠。

不日召归调鼎鼐,一封天上紫泥书。

(0)

留春亭

古今春过知多少,人不留春头白早。

君欲留春心可知,为君更赋留春诗。

留春莫只留花住,花老春风亦随去。

孰若芝兰香不歇,亭下长如二三月。

(0)

提举道祖监丞爱灵隐泉之景因广其地可置坐席赋诗见贶极有雅味次韵奉谢

巘溜涓涓在目前,更开馀地助宾筵。

方池可鉴无深浅,樽酒相逢有圣贤。

每为野情贪胜概,暂凭清味涤尘缘。

何时学得琴书趣,一写林间石上泉。

(0)

嘉州陆氏涵秀楼

胜地林泉近,层楹物象閒。

野平秋璋列,天阔暮云还。

快目登临外,栖心啸傲閒。

羡君谈雅概,持语寄江山。

(0)

雪·其八

吟怀忽共雪纷然,罪逆馀骸自可鞭。

罔极之恩无报日,难平所感欲呼天。

身骑騕袅成童岁,手握狻猊未丱年。

三釂冷醅将及斗,一挥醉笔恰盈笺。

当时饰束头毛绿,今日衣濡眦血鲜。

楚泮师儒新腼目,秦关父老旧随肩。

中心但比孤青桧,外物无庸大赤旃。

每指多图为酖毒,自言寡欲即神仙。

房中得子眠温席,突外从人笑冷烟。

以此终身慰泉壤,不须问舍与求田。

(0)

富仙

碧霞楼上常先晓,白玉宫中爱早寒。

乱玉甃成池浴凤,浑金削就栋栖鸾。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