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潮来,横桨去,荡漾在烟渚。
湿柳濛濛,鸥语杂弦语。
不合(bù hé)的意思:指两者之间不相合,不一致或不适应。
翠罗(cuì luó)的意思:形容物品华丽、美丽。
荡漾(dàng yàng)的意思:指水面或波浪起伏的样子,也比喻感情、思绪等在心中泛起和回荡。
何许(hé xǔ)的意思:何种、什么样的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平星(píng xīng)的意思:平定叛乱、平息叛乱
三两(sān liǎng)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约是三到五个。
思量(sī liàng)的意思:思考、考虑、斟酌
无主(wú zhǔ)的意思:没有主人或所有者。
无奈(wú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的心情或境地。
乌鸦(wū yā)的意思:形容说话尖刻、爱唠叨,常常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远山(yuǎn shān)的意思: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
月色(yuè sè)的意思:指夜晚的月亮的光辉和美丽景色。
这首《祝英台近》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水乡的静谧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细腻的情感。
“趁潮来,横桨去”,开篇即以动态之景引入,潮水涌动,诗人乘船穿梭于水面,营造出一种流动的美感。“荡漾在烟渚”一句,将视线拉至远方,烟雾缭绕的洲渚之上,船只轻轻摇曳,画面宁静而悠远。
“湿柳濛濛,鸥语杂弦语”,湿漉漉的柳枝随风轻摆,鸥鸟的叫声与远处的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和谐而又略带孤独的氛围。这里的“鸥语”与“弦语”不仅指实际的声音,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的交流。
“恰亏瘦影相看,翠罗袖薄,耐一夜,灯边凉雨”,诗人与自己的影子相对而立,仿佛在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翠绿的罗衣在夜风中显得格外单薄,面对着窗外的凉雨,诗人似乎在忍受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寂寞与忧伤。
“梦无主。不知此夕楼台,月色照何许”,梦境中的楼台与月色,却不知具体的位置,这种模糊的描述,既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也是对内心深处情感的探寻。梦无主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无奈思量,不合那回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某个时刻的怀念与不舍,却又无可奈何,无法回到那个时光。
“更堪天远山横,江平星淡,只三两、乌鸦啼树”,天空辽阔,山峦横亘,江面平静,星光稀疏,只有几只乌鸦在树上啼叫。这一系列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孤独与忧伤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浪涌孤亭起。
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
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
斗吐出、寒烟寒雨。
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
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
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
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
奈鹭也、惊飞沙渚。
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知何处。
鼓双楫,浩歌去。
雁屿晴岚薄。
倚层屏、千树高低,粉纤红弱。
云隘东风藏不尽,吹艳生香万壑。
又散入、汀蘅洲药。
扰扰匆匆尘土面,看歌莺、舞燕逢春乐。
人共物,知谁错。
宝钗楼上围帘幕。
小婵娟、双调弹筝,半霄鸾鹤。
我辈中人无此分,琴思诗情当却。
也胜似、愁横眉角。
芳景三分才过二,便绿阴、门巷杨花落。
沽斗酒,且同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