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物态:事物的状态。
无处有:不存在于某一处。
世情:世间的情感。
偏向:常常倾向于。
苦中甜:在困苦中寻找甜蜜。
- 翻译
- 事物的状态似乎从来就不存在于某一处,世间的情感常常在困苦中寻找甜蜜。
-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朱梅居之手,透露出一种对世间万物和人情的深刻洞察。"物态却从无处有"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事物生成变化的观念,似乎暗示着一切都是由虚无中生出,又归于虚无。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也反映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宇宙真理的感悟。
而"世情偏向苦中甜"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人间情感的一种独特理解。这里的"偏向"二字,表明了一种倾向,即在痛苦之中寻找乐趣,或许是在悲伤和不幸中发现生活的真谛。这句话体现出了东方哲学中的某些思想,比如说在佛教中对于苦难与解脱的看法。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苦难并非全无价值,而是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和甜美的成分。
整首诗通过对比物态与世情,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达观人生的哲思。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启示读者去寻找生活中那些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的美好。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元遗山五首
高门连曲沼,上有泮宫台。
芹藻莽不复,菰蒲弄风埃。
灵光突其右,荒秽良可哀。
两阜爪距地,驱车俨临淮。
鸡虫争得失,扰扰胡为载。
何如袖春服,行歌与时偕。
我来晞白发,归咏同此怀。
柴桑志童冠,寤寐须偕来。
酌逵洗逸盼,雅趣孰此偕。
步雩习风腋,自觉聪明开。
和元遗山八首
荒荒望鲁甸,姬孔庙粼粼。
允祚五十代,颜孟东西邻。
旁求侍坐翁,草莽迷城闉。
岂应发肤体,竟此成湮沦。
铿尔续道韵,垂此天伦亲。
犁锄供子职,犹裕耕凿民。
可能百世祀,不庙三省身。
亦必有坛壝,尚稽廓荆榛。
五贤配西序,。
余沥波杨荀。
肥马视轻服,此景良清新。
微言苟不及,往迹亦易陈。
和元遗山六首
壮哉景陵宫,龟屭极神猛。
洪惟在庭库,制度合雄骋。
圣世尚封崇,功拟天地并。
中天怪事发,灵长转俄顷。
我登望岳台,一慨心自领。
涿鹿策奇勋,自谓出天幸。
大运旋丸棋,拜首归旧鼎。
富贵积金台,础砾掩营屏。
倘无六籍在,讵免胥狒犷。
下土位人上,奈何不深儆。
和元遗山十首
人惟君与师,得在天地间。
蜂蚁失所主,生息决不蕃。
逐日渴未死,顾影悲余年。
平生东鲁心,卑首瞻圣贤。
上下二千载,历历观遗镌。
惜哉数墨子,想像成虚传。
十章纪大略,尽和遗山篇。
忠肠搅葵漆,喉棘不忍言。
持归刻瑘石,何□勒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