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有童,愿以名垂。何以字之,薛孙薛儿。
《巴州薛刺史歌》全文
- 翻译
- 太阳升起便去耕作,太阳下山就回家。官吏不来上门打扰,夜晚门也不用关上。
家中有小孩和童仆,希望他们的名声流传。如何给他们取名呢?就叫薛孙、薛儿吧。
- 注释
- 日出:太阳升起的时候。
耕:耕田,耕作。
日入:太阳落下的时候。
归:返回,回家。
吏:古代指低级官员或衙役。
门:家门。
夜:夜晚。
扉:门扇,这里指大门。
有孩有童:指家中有年幼的孩子和稍大的仆童。
愿:希望。
以:用。
名垂:名声流传下来。
何以:用什么。
字之:给他们取名。
薛孙薛儿:这里是举例的姓名,薛孙可能是姓薛的孩子,薛儿可能是指小名或昵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笛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平凡而安逸生活的向往。"日出而耕,日入而归"写出了农人的勤劳与规律的生活节奏,他们辛勤工作,但不被官吏打扰,享受着简单却自由的生活。
"吏不到门,夜不掩扉"表明这里没有官吏的骚扰,人们可以安心地过夜,不需要关上家门。这种描写反映出一个远离官场纷争、充满和谐与宁静气息的地方。
"有孩有童,愿以名垂"则表达了对后代的美好祝愿,希望子孙满堂,能够延续家族的名字,让它流传下去。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家庭和血脉相承的重视。
最后两句"何以字之,薛孙薛儿"可能是诗人对孩子们给予的字或名做出的解释。这里的“薛”可能是一个姓氏或者一个特定的字辈,而“薛孙薛儿”则强调了家族中一致的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代中国对于族谱记载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农耕生活、家庭和谐以及延续家族血脉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田园生活景象。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于平静无忧人生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