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师本学外,仍善唐文字。
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
不由(bù yóu)的意思:不由表示无法抵挡、无法控制,不由自主的意思。
不学(bù xué)的意思:不愿意学习或不肯学习。
臣事(chén shì)的意思:指臣子侍奉君主,尽忠职守,恪守职责的态度和行为。
何况(hé kuàng)的意思:更不用说;更何况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华风(huá fēng)的意思:指具有华丽风格的艺术作品或文化传统。
尸禄(shī lù)的意思:指官员的薪俸和封禄。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唐文(táng wén)的意思:唐代文人的作品或风格。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吾人(wú rén)的意思:指自己或我们
学者(xué zhě)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以不(yǐ bù)的意思:以某种情况为例子,对其他情况作出规范或警示。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诗中“夷师本学外,仍善唐文字”两句,表明夷人(泛指中国古代的边疆少数民族)原本学习的是外来的知识,但他们却擅长研究唐代的文学和书法。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的广泛性,也显示出夷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与融入。
“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这里强调华夏文化的自信,即便是我们自己的人也应当珍视自己的传统,更不用说那些已归顺的夷人之事了。这种自豪情怀,是中原王朝对于边疆民族政策的一种体现。
接下来的“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则批评那些不愿学习先进文化的人,他们的行为反而成为已经融入汉族社会的夷人嘲笑的对象。这里的“戏”字用得很重,表达了一种文化自信与优越感。
“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这两句则进一步指出那些不愿学习的人,不仅自己失去了提升和进步的机会,还可能因为自己的落后而遭到已融入汉族社会的夷人的排斥。这里的“尸禄”意指依赖祖宗遗泽而得以安享荣华之人,而这些人却因自身不学无术,反被视为潜在威胁。
最后,“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则是一种感慨的叹息。诗人对华夏文化日渐衰微表示忧虑,而这种衰落往往源于内部的懒惰与自满。这里“何尝”二字,意味着这是常态,不可避免。
整首诗通过对比夷人与汉人的学习态度和文化素养,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以及对自身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华夏文化可能出现衰落的担忧。
韩将军出金鎗班,调官挈家来西山。
嗟哉厉鬼不汝贷,一妻二女何间关。
失身醉仙漫糊口,不知命落醉仙手。
娇少年才十二三,敲金便着红尘走。
忆昔干戈多乱离,草间公卿儿女啼。
但愿吾皇有道守四夷,未消琐琐且为将军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