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酦醅》
《酦醅》全文
元 / 吾丘衍   形式: 古风

银河泻液迎春风摇光泛影琉璃钟。

芙蓉泣霜腻香薄,石髓滴花浮玉虫。

氍毹红深五云热,漏壶水尽蟾蜍渴。

欲借金茎一寸冰,满堂笑看妲娥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蟾蜍(chán chú)的意思:比喻心胸狭窄、小气的人。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娥月(é yuè)的意思:形容美好的月亮。

浮玉(fú yù)的意思:形容虚名虚誉,没有实际价值。

芙蓉(fú róng)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貌美。

金茎(jīn jīng)的意思:指男子的生殖器官,也用于比喻强壮有力。

琉璃(liú lí)的意思:指透明如玻璃、颜色艳丽的东西。

漏壶(lòu hú)的意思:指泄露秘密或消息。

满堂(mǎn táng)的意思:形容人们聚集在一起,座无虚席,场面热闹繁荣。

腻香(nì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味浓郁。

氍毹(qú shū)的意思:形容衣服蓬松厚实。

石髓(shí suǐ)的意思:指人的头骨或尸骨,也比喻人的遗骸。

五云(wǔ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比喻事物的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摇光(yáo guāng)的意思:摇动光亮,指使人快速奔跑。

一寸(yī cùn)的意思:指极短的距离或极小的程度。

银河(yín hé)的意思:指银河系,也指河流水系。

迎春(yíng chūn)的意思:迎接春天的到来,表示迎接新的开始、新的希望。

玉虫(yù chóng)的意思:比喻人或物美丽而宝贵。

鉴赏

这首元代吾丘衍的《酦醅》描绘了一幅春夜银河倒映、美酒如晶莹琉璃的画卷。首句“银河泻液迎春风”形象地写出银河之水仿佛倾泻而下,沐浴在春风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摇光泛影琉璃钟"则进一步描绘了美酒在琉璃杯中荡漾,光影交错的迷人景象。

接下来,“芙蓉泣霜腻香薄”运用比喻,将酒比作含露的芙蓉,暗示其清冷而香气淡雅。"石髓滴花浮玉虫"则以瑰丽的想象,形容酒液如石髓般细腻,花香在其中浮动,犹如玉虫轻舞。

“氍毹红深五云热”描绘了室内温暖如春的氛围,地毯上红艳如云,酒香四溢。“漏壶水尽蟾蜍渴”通过漏壶的水尽和月宫中的蟾蜍口渴,暗喻时间流逝,夜已深沉,人们却对美酒仍怀渴望。

最后两句“欲借金茎一寸冰,满堂笑看妲娥月”,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美酒的向往,希望能在欢笑声中欣赏如妲娥月般的皎洁之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醇酒与月色的深深喜爱。

作者介绍
吾丘衍

吾丘衍
朝代:元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
猜你喜欢

庚申四月避乱舟次二首·其一

举家并泛驾扁舟,万舸邻同一样愁。

满目烽烟和夕照,去留难决叹鸥浮。

(0)

重整适园

园居最宜雨,而又兼宜雪。

天晴匪不佳,雨雪更清绝。

及至雨雪时,日涉防屐折。

因兹筑东廊,四隅通曲折。

傍柳作小亭,聊补墙边凸。

地曲径藉深,景增四时别。

亭小却宜春,廊长蔽伏热。

主人固色喜,游者皆怡悦。

行乐须及时,光阴去如瞥。

(0)

家藏耕烟散人东篱图为唐半园作吴君圣俞谓与所居适相当索临一纸因题二首·其二

写出篱边旧日秋,寄居有客最风流。

匠门已觉难为役,崔颢还加在上头。

(0)

感事二首·其一

豹虎市横行,元戎此阅兵。

连营喧鼓角,尽室避麾旌。

叱咤风云变,威名草木惊。

闻将军实讨,耀武到江城。

(0)

无题二首·其一

江干奕叶擅清门,派衍驹王翼后昆。

展卷足生桑梓敬,肫怀雅谊古同论。

(0)

与金匮华子随中翰鸿模姜研云许召诒明经伞墩探梅用前韵与子随同作

几人相约共探梅,李郭同舟破晓开。

花到清寒方见骨,诗因奇特不须胎。

忽逢新霁知天意,莫负良朋特地来。

游客休教任意折,一分结实一分培。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