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颜挽章·其八》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徐子颜挽章(其八)》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哀婉的画面。
首句“宗人相送入山阿”,描绘了宗族成员为逝者送行的情景,进入山中的隐秘之地,暗示了生命的终结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接着,“谁挽谁扶谁作歌”三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逝者身后无人陪伴、无人歌唱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哀伤。最后两句“既老无家且无子,不知君者谓如何”,则进一步揭示了逝者的生前境遇——晚年孤苦无依,没有家庭的温暖,也没有子嗣的传承,这种孤独与无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突出,引发了人们对逝者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状态的描述,以及对其身后情景的想象,展现了对生命脆弱、孤独与哀愁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老年人生活境遇的普遍现象。韩淲以细腻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融为一体,使得这首挽诗不仅具有哀悼逝者的功能,更蕴含了对人生、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玉麈尾寄傅尉越石联句
斋中独何物,持之想见君。
惟兹玉麈尾,信美而有文。
夫子善谈道,亹亹词如云。
在握昔同色,倾坐今离群。
况托怀袖好,曾亲蕙兰薰。
尝许助闲放,于焉探典坟。
既乃阻清燕,复屈驱虻蚊。
自殊白团扇,未畏秋叶纷。
夏日对雨偶成寄韩仲文兄弟
日日城头雨,还愁湖上波。
窗中人自听,门外潦应多。
不畏车生耳,还愁麦化蛾。
吾庐无所有,频看壁间梭。
依韵和叔治晚春梅花
楚人住处将为援,越使传时合有诗。
常是腊前混雪色,却惊春半见琼姿。
笛吹远曲还多怨,风送清香似可期。
我欲细看持在手,谁能为折向南枝。
依韵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
翰林文字本雄强,况复斋祠向静坊。
高树黄鹂无去意,深廊朱幕动微凉。
不嗟门外尘沙苦,只觉壶中岁月长。
庭下阴苔未教扫,榴花红落点青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