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重 阳 日 上 渚 宫 杨 尚 书 唐 /李 群 玉 落 帽 台 边 菊 半 黄 ,行 人 惆 怅 对 重 阳 。荆 州 一 见 桓 宣 武 ,为 趁 悲 秋 入 帝 乡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悲秋(bēi qiū)的意思:形容秋天的景色给人带来忧伤、悲痛之感。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帝乡(dì xiāng)的意思:指帝王的故乡,也可指非常美好的地方。
荆州(jīng zhōu)的意思:指人勇猛、刚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勇气。
落帽(luò mào)的意思:指被人揭发或拆穿,使原本隐秘或欺骗的事情暴露出来。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宣武(xuān wǔ)的意思:宣扬武力,宣传战争。
重阳(chóng yáng)的意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也称为重阳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祈求健康长寿。
- 注释
- 落帽台:指代某处历史遗迹,与落帽有关的典故。
菊半黄:秋季菊花盛开,但此处暗示凋零。
行人:过客或诗人自己。
惆怅:心情忧郁、失落。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赏菊习俗。
荆州:古地名,今湖北荆州一带。
桓宣武:桓温,东晋名将,曾有‘南征北战’之称。
悲秋:秋天常引人感伤的情绪。
帝乡:指京都,皇帝居住的地方。
- 翻译
- 落帽台边菊花已半黄,行人心中充满惆怅面对着重阳节。
在荆州初次见到桓宣武,他为了赶上悲凉的秋天,决心进入京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重阳节的景象,诗人通过落帽台边菊花半黄、行人对着重阳感慨的情形,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荆州一见桓宣武,点出了历史上的兴衰更替,桓宣武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提及他或许是在暗示时光流转、英雄辈出的无常。
诗人通过“为趁悲秋入帝乡”一句表达了自己面对历史沧桑之感的沉重与悲凉。帝乡通常指代王朝的都城,这里可能是指古蜀汉的都城成都,或者更广义地代表着往昔时代的遗迹。诗人似乎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在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情感真挚且充满历史沧桑感,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怀和历史哲思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壬辰日蚀
忆昔度宗皇帝时,十年十三日食之。
似道赑屃湖海曲,天子宫庭耽乐嬉。
满朝翕翕皆妇人,祸来照镜方画眉。
北军顺流日食既,两国正尔争雄雌。
兴亡岂必皆有数,百年以来士气衰。
文臣髀肉不识马,武士惊魄怕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