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庭树》
《庭树》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岩曲孤根为底来,婆娑生意画云开。

繁露重樛枝落,借问于今不材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材(bù cái)的意思:指人才不足、能力低下,没有什么才能或价值。

繁露(fán lù)的意思:形容事物繁茂而显露出来

孤根(gū gēn)的意思:指事物独立存在,没有依靠或支持。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婆娑(pó suō)的意思:形容舞蹈或树木等摇曳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姿态或行动优美。

生意(shēng yì)的意思:指商业活动、经营事务。

为底(wéi dǐ)的意思:作为基础或根本。

岩曲(yán qǔ)的意思:形容山岩陡峭,曲折多变。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翻译
岩石的弯曲处,它的根深深扎根而来
树干婆娑生姿,仿佛画中的云雾被打开
注释
岩曲:形容岩石曲折不平。
孤根:单独的根系。
婆娑:姿态优美摇曳。
生意:生机勃勃。
画云开:如画般展现出开阔的景象。
霜繁:霜雪繁多。
露重:露水厚重。
樛枝:向下弯曲的树枝。
落:落下。
于今:现在。
材不材:是否有才能,是否成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庭院景象,通过对庭中古树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哲思。"岩曲孤根为底来"一句,生动地刻画出了树根盘亘在坚硬的岩石之上,显示出这棵树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婆娑生意画云开"则是对树枝摇曳生姿的描绘,诗人将其比喻为自然界中的一幅画卷徐徐展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婆娑”形容的是树枝轻柔而不失活力的状态,而“云开”则可能是对天气或氛围的一种隐喻,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霜繁露重樛枝落"这一句,则描绘了深秋时节树上积累的霜露,以及随之而来的枯枝败叶。这不仅是对季节变化的写实,也暗含着岁月流逝和生命更新的哲理。

最后一句"借问于今材不材",诗人通过借用古人检验木材是否堪用的智慧,自省身处现世,不禁发出了对自己价值与否的疑问。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思考,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时代以及个人定位的深刻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还透露出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通过静观庭中之树,诗人触发了对生命、时间和价值的深入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扇窗口,穿越时空感受那份超脱而深远的情怀。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雪晴

墙角寒梅未试盐,熬波何事被凝严。

解教炉火添馀烬,似妒阳乌到短檐。

幽谷但期回暖律,交光何用映疏帘。

朝来一扫穷阴处,先照群峰最上尖。

(0)

谹父望日欲载酒过南池且云已得潘风酒郑顾道亦作诗再叙南池风物以酬曾使君吟赏之意

尽意妆成出晓窗,燕脂颊浅绿云长。

水仙卤簿三千女,瓦影龟鱼一味凉。

鸡舌旧传仙客句,芬陀长带梵天香。

使君玩物无留物,为尔临流欲泛觞。

(0)

晚宿村居

早趁林鸦泊,荒篱四面同。

田夫留古意,野水识和风。

倦仆欺予远,疲舆念汝功。

尔嫌冬日促,吾兴在寒空。

(0)

和张中大·其一

天作长绡玉作图,恍然身世在冰壶。

岁期共饱如颁粟,瑞要均行胜得珠。

未办五湖扬短艇,且谋双鲤唤长须。

清朝不要培芝菌,正好称觞颂正符。

(0)

闲中即事

虫有鋋矛兽有戈,江中飞燕避淘河。

点红翡翠飞传锦,展翅鸬鹚卧晒蓑。

绝境芳菲时唤客,隔林机杼夜催梭。

平生约略闲忙境,到底闲中得较多。

(0)

与长老夜话出故人俞宋护书予至山之日俞书适至书中又相问讯感而赋诗二篇俞郊居婺源草堂蔬圃教子读书乡人重之闻近苦目疾殊可念·其一

三十年馀病作魔,相思长恨隔关河。

僧窗开读君书至,丈室分龛我暂过。

忆尔音容如会合,感怀踪迹念蹉跎。

两篇价有千金重,若比千金更不磨。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