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鸟有鸟,载飞载鸣。亦集爰止,实有公庭。
有鸟有鸟,来巢于屋。亦既驯人,乃生乃育。
这首诗描绘了在明朝时期,王缜在滇南参政时所见的一幕。诗中通过描述一群寒鸦在官府衙门的墙壁上筑巢、养育幼鸦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首先,诗中提到“有鸟有鸟”,随后详细描绘了这些寒鸦的行为:“载飞载鸣”、“亦集爰止”,生动地展现了它们在天空飞翔、在官府停歇的状态。接着,“有鸟有鸟,来巢于屋”,进一步说明了寒鸦选择在官府的屋檐下筑巢,这不仅体现了它们的智慧,也暗示着它们与人类之间的某种默契。
诗中特别强调了寒鸦的“驯人”和“并四而偶”的特性,即它们与人类相处得宜,且每对雌雄寒鸦都成双成对,这种行为在自然界中颇为罕见。接着,诗人指出寒鸦的羽毛颜色为黑白相间,这种独特的外观特征更是少见。
更令人赞叹的是,诗人发现了寒鸦的“性慈孝”,即它们具有极高的母性本能和孝顺之心,不仅照顾自己的孩子,还遵循自然之道,不偏不倚,顺从天命。这种高尚的品质,使得寒鸦成为了自然界中的典范。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好奇和思考,希望通过创作这首短诗,记录下这一奇特的现象,以便未来的人们能够了解和学习。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界中的和谐共生,也寓含了对人性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