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之夜,即元宵节的场景,通过春灯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略带哀愁的氛围。首句“春灯合形影”,春灯将人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仿佛在节日的喜庆中,人们的心也更加贴近。然而,“却被春灯隔”一句转折,暗示着即使在热闹的节日里,人与人之间也可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隔阂或孤独感。
接下来的“今夜烛光残”,点明时间已晚,烛光即将熄灭,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短暂和即将逝去。而“绝缨何处客”则引人遐想,绝缨,即拔掉帽子上的装饰,常用来比喻在宴会中突然发生意外,导致宾客身份混乱,无法辨认。此处可能暗指在元宵节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某些情感或关系的真相被揭示出来,或是某种隐秘的情感在暗中萌芽,却因环境的特殊性而变得复杂难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背后的人情冷暖和复杂情感,既有节日的欢乐,也不乏对人生无常和人际关系微妙变化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寒食悼亡
隔帘深雨,昼沉沉、做出凄凉寒食。
况是东风,连夜紧、吹得残花无力。
绣幕斜穿,雕梁并语,旧燕如相识。
濛濛飞絮,搅将天气昏黑。
因念昔日南楼,幽明长判,岁久花钿蚀。
浪说珊珊,非又是、寻记竟无消息。
莺老歌慵,春寒酒懒,难把愁城克。
生何如死,黄泉不用悽恻。
昼夜乐.亡妇遗钗,有火珠一颗。今失所在,怅然赋此
清和风暖樱桃醉。记合卺、成佳会。
玉楼向晚妆成,亲见珠钗低坠。椽烛光寒新月晦。
红影动、斜飞襟袂。回首漠阜空,竟难寻仙佩。
香奁狼藉孤灯背。但留些、断金翠。
几番悔恨当时,不与蝶裙同施。
簸土扬灰休细觅,怎再上、别人头髻。
只道落怀中,却原来是泪。
沁园春.将赴何阜雨中作
节序匆匆,又过元宵,别绪萦怀。
怅一肩行李,饥驱人去,满城风雨,天与愁来。
正喜频年,栖迟故国,日占欢场浊酒杯。
贫家乐,更团圞儿女,笑口常开。无端生计多乖。
叹如此、分张剧可哀。
念壮年岁月,依人异地,残更灯火,兀坐萧斋。
衣马轻肥,钱刀百万,世上偏雄驵侩才。
如臣辈,问天公何意,潦倒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