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巧妙地融合了佛教与世俗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而又深邃的哲思。
“南无观上音菩萨,补陀岩上红莲舌。” 开篇即以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神圣而神秘的境界。观世音菩萨,以其慈悲为怀、智慧无边著称,此处以“观上音”点明其超凡脱俗的听闻能力,仿佛能听到宇宙间最微妙的声音。补陀岩,即普陀山的岩石,象征着修行者的静心之地。红莲舌,则暗喻着菩萨言语的纯净与智慧,如同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这两句诗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暗示着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美好。
“不知成佛是何时,打刀须是并州铁。” 后两句则转向世俗,以“成佛”这一佛教终极目标为话题,提出了一种对时间的超越性思考。成佛的过程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未知,它不拘泥于任何特定的时间点,而是强调内心的修炼与觉悟。同时,“打刀须是并州铁”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坚定。并州铁,古代著名的钢铁产地,其制成的刀具锋利无比,象征着在追求精神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挑战时应保持坚定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佛教与世俗的交融,探讨了精神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坚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和谐统一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九日赠司空文明
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
长来逢九日,难与菊花别。
摘却正开花,暂言花未发。
题从叔沆林园
阮宅閒园暮,窗中见树阴。
樵歌依远草,僧语过长林。
鸟哢花间曲,人弹竹里琴。
自嫌身未老,已有住山心。
酬秘书元丞郊园卧疾见寄
闻说漳滨卧,题诗怨岁华。
求医主高手,报疾到贫家。
撒枕销行蚁,移杯失画蛇。
明朝九衢上,应见玉人车。
送濮阳录事赴忠州
成名不遂双旌远,主印还为一郡雄。
赤叶黄花随野岸,青山白水映江枫。
巴人夜语孤舟里,越鸟春啼万壑中。
闻说古书多未校,肯令才子久西东。
江上别柳中庸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
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
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
晓发碧水阳,暝宿金山寺。
松风洒寒雨,淅沥醒馀醉。
夜中香积饭,蔬粒俱精异。
境寂灭尘愁,神高得诗思。
皎皎荥阳子,芳春富才义。
涨海豁心源,冰壶见门地。
碧霄有鸠序,未展联行翅。
俱笑一尺绳,三年绊骐骥。
摧藏担簦客,郁抑胸襟事。
名业尔未从,临风嘿舒志。
一身渺云岭,中夜空涕泗。
侧枕对孤灯,衾寒不成寐。
粮薪极桂玉,大道生榛刺。
耻息恶木阴,难书剑歌意。
扬鞭入莽苍,山驿凌烟翠。
越鸟日南飞,芳音愿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