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传名(chuán míng)的意思:传播名声、声名远扬
道法(dào fǎ)的意思:
(1).道理法度。《管子·法法》:“明王在上,道法行於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荀子·致士》:“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无道法则人不至,无君子则道不举。”《韩非子·饰邪》:“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道法万全,智能多失。”
(2).遵循效法。《韩非子·难言》:“时称《诗》《书》,道法往古。”
(3).遵守法制。《管子·任法》:“圣君亦明其法而固守之;羣臣修通辐輳,以事其主;百姓辑睦,听令道法,以从其事。”《管子·任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 尹知章 注:“道,从。”
(4).道教的教义。 晋 葛洪 《神仙传·墨子》:“乃入 周狄山 ,精思道法,想像神仙。” 徐志摩 《天目山中笔记》:“在东方人,这出家是求情感的消灭,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一切自我痕迹的解脱。”
(5).道教的法术。 晋 葛洪 《神仙传·刘京》:“ 隆 合服之,得三百岁,不能尽其道法,故不得度世。”《水浒传》第七十回:“马步军兵回头看时,你我对面不见。此是 公孙胜 行持道法。”
(6).即佛法。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常以为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 尧 孔 ,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诸国来集,共遵道法。”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划破虚空一剑閒,六根同转上头关。如今宴坐菴中事,政在凡夫道法间。”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母妻被逮》:“[贴]他二人初到,自未参讲道法。”
(7).泛指宗教的学说与法术。 茅盾 《子夜》十七:“她随侍老太爷十年之久,也不曾感到过这样温暖的抚爱。老太爷对待她始终就像一位传授道法的师父。”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你是留心道法的,你看红灯照的道法,是哪一派?”端洁(duān jié)的意思:指言谈举止端正洁净,没有丝毫污点。
浪传(làng chuán)的意思:指消息传播迅速,广泛流传。
密契(mì qì)的意思:暗中约定的共同目标或秘密协议
求知(qiú zhī)的意思:渴望学习知识,追求知识的渴求。
恬和(tián hé)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态度温和,不争不吵。
虚明(xū míng)的意思:指表面上光明正大,实际上虚伪欺人。
知己(zhī jǐ)的意思:指真正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朋友。
- 注释
- 恬和:宁静平和。
端洁:纯洁无暇。
虚明:清澈透明。
六妙:六种高超的技艺或境界。
考:考察,验证。
祥:吉祥之事。
密契:紧密契合。
浪传:随意传播。
- 翻译
- 追求宁静、纯洁和清晰的心境,六种美妙的要素都融入了道与法的境界。
希望这种吉祥都能紧密契合,而不是为了寻求知己而随意流传名声。
- 鉴赏
这首诗蕴含着深厚的佛学思想与个人修为的追求。"恬和端洁及虚明"描绘了一种内心的平和、行为的庄重以及心性上的澄清,这些都是修行者追求的境界。"六妙均融道法成"则是说到了诗人对于佛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均衡修习,以及对道法的深刻理解和实践。
下一句 "愿考此祥皆密契" 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所追求的这些美好品质,都能在内心中得到升华,达到一种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不求知己浪传名" 显示出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他更注重的是内在的精神修养,而非外在的名声。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心灵深处和谐与净化的精神状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千秋岁·其四寿戴绅黄司李
文澜笔阵。早岁惊神骏。花萼继,飞腾迅。
传经推戴德,佐郡同何逊。
风景地,二分明月窥人俊。览揆当青鬓。
底语为君进。却月迩,凌风近。
玉壶冰色洁,宝瑟朱丝润。
还自有,君家柑酒鹏声韵。
长亭怨慢.杨花
正愁怕、曲江云尽。转首隋堤,尚留芳景。
客路相逢,满身香影动离恨。
绿窗深窈,浑不寄、天涯信。
暗忆那回时,向马足车轮,长是随趁。
问春心何在,一点沾泥无准。
潘郎怕老,又禁得、雪添双鬓。
怅日暮、静掩长门,且频嘱、东风休紧。
谩犹记章台,帘卷日长人困。
风入松·其二与李仲与叙旧
小溪溪上十年游。酌酒对花讴。
竹西歌吹曾同赏,到如今、梦里扬州。
绿发潘郎老大,近来懒说风流。故人握手话绸缪。
重问旧盟鸥。五陵风度犹无恙,算闲身、底事沉浮。
莫说乌衣巷口,夕阳都是新愁。
苏武慢.次虞韵,写怀一十二首·其十一
晚节亭中,赐闲堂上,长日从容笑语。
出郭寻春,过挢送客,翠竹白沙江路。
芳草长堤,绿杨古渡,隔岸几声杜宇。
道相公、久已归来,喜对家山如故。
忘形处、相伴渔樵,沙头同醉,村酒溪鱼旋取。
宠辱无惊,是非不管,此乐也应天与。
返照入林,断云堆墨,倏忽晚来风雨。
望城南、灯火攒星,独棹一舟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