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坡坡上望,不似在秦京。
渐觉溪山秀,更高鱼鸟情。
恃此偷佳赏,九衢蜩未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朱坡上远眺的景象与心境。开篇“朱坡坡上望,不似在秦京”表明诗人站在朱坡之上,眼前所见的风光已然与秦地不同,这里的“不似”暗示了一种对比和怀念之情。秦京,即长安(今陕西西安),是唐代都城,也是文化政治中心,而诗人此时身处朱坡,心中自然有所思索。
接着,“渐觉溪山秀,更高鱼鸟情”写出了诗人对周遭美景的感受。这里,“渐觉”表明了一个从未曾有的发现过程,溪山之秀丽、鱼鸟之生动,都令诗人感到惊喜,这里的“更”字加强了这种愉悦之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赞叹。
夜晚时分,“夜吟禅子室”,则是诗人在静谧的夜晚,独自一人,在禅房中低声吟诵佛经,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修行,更显露出他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晓爨猎人铛”描绘的是清晨时分,火光映照着打猎的人群,铛音响起。这一幕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活力,同时也反衬出诗人的孤寂与超脱。
最后,“恃此偷佳赏,九衢蜩未鸣”则是诗人依靠这份美好的景象,在心灵上获得了一种私密的满足。这里的“恃此”表明了诗人对这份美好的一种依赖,而“九衢蜩未鸣”则是在强调这一切还未被外界打扰,保持着一种纯净无瑕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享与欣赏,以及对精神宁静生活的一种向往。
龙泉闲古匣,苔藓沦此地。
何意久藏锋,翻令世人弃。
铁衣今正涩,宝刃犹可试。
倘遇拂拭恩,应知剸犀利。
县城苍翠里,客路两崖开。
硖石云漠漠,东风吹雨来。
吾兄此为吏,薄宦知无媒。
方寸抱秦镜,声名传楚材。
折腰五斗间,黾勉随尘埃。
秩满少馀俸,家贫仍散财。
谁言次东道,暂预倾金罍。
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