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作冬至》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预 作 冬 至 宋 /张 耒 紫 坛 曾 从 奠 琳 琅 ,亲 被 天 人 玉 冕 光 。今 日 黄 州 山 下 寺 ,五 更 闻 雁 满 霜 林 。
- 注释
- 紫坛:古代祭祀的场所,通常指宗庙或皇家祭坛。
琳琅:形容器物华美,这里代指祭祀的贵重物品或仪式的庄重。
天人:神话中指天上的神人,也指圣洁的人或超然的存在。
玉冕光:比喻尊贵的光辉,如帝王的皇冠或神圣的光环。
黄州:古地名,今湖北黄冈一带。
五更:古代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五更是黎明前的一段时间。
雁满霜林:大雁在霜冻的树林中栖息,象征着季节变换和旅居生活的艰辛。
- 翻译
- 昔日曾在紫坛之上陪伴祭祀,亲受天神和人的尊贵光芒。
如今我在黄州山下的寺庙中,清晨五更时分听到大雁充满霜林的叫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凡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紫坛曾从奠琳琅,亲被天人玉冕光",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诗人曾经在皇家祭祀或大典中亲见天子盛况的情景。这里的“紫坛”指的是举行重大祭礼时所使用的祭坛,而“奠琳琅”则是古代祭祀时用来装饰祭品的玉制物品,体现了当时皇家的富丽与庄严。
"亲被天人玉冕光"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曾亲身经历过这一荣耀的场面,感受到了皇家的威仪和神圣。这里的“玉冕”指的是皇帝所戴的玉制冠冕,而“天人”则是对皇帝的尊称,意味着皇帝被赋予了神性。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往昔的荣光中,转而将视角转向"今日黄州山下寺",展现了一种脱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情怀。这里的“黄州”是指宋代的一个地方,即今天湖北省黄冈县,而“山下寺”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空间。
最后一句"五更闻雁满霜林",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听到了远方飞过的大雁的声音,以及它们穿越满布着霜花的森林时所发出的声音。这里的“五更”是指夜间分为五个更次中的最后一个更次,即接近拂晓的时间,而“霜林”则描绘了深冬清晨的肃杀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往昔、尘世与山林,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回归自然的心态。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和读者,即便是曾经亲历过皇家的荣耀,也要学会放下,去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斋前梅开
每岁冲寒出探梅,如今花向屋檐开。
玉颜相见无朝晚,绕树须拚日百回。
立春日雨
衡山县下春日雨,远映青山丝样斜。
容易江边欺客袂,分明沙际湿年华。
竹林路隔生新水,古渡船空集乱鸦。
未暇独忧巾一角,西溪当有续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