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早 起 待 明 诗 宋 /郭 印 夜 阑 呼 仆 起 ,四 视 有 无 云 。天 际 星 犹 烂 ,山 头 树 未 分 。虫 鸣 何 限 苦 ,鸡 唱 不 曾 闻 。欲 验 东 方 白 ,频 看 掌 上 文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曾(bù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东方(dōng fā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也指东方文化。
何限(hé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限度,无所不包
鸡唱(jī chàng)的意思:指黎明时分鸡鸣的声音,比喻事情即将发生或即将开始。
山头(sh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顶端或最高处。
上文(shàng wén)的意思:指前文、前述的内容。
天际(tiān jì)的意思:指天空的边缘或远方。
夜阑(yè lán)的意思:夜晚深沉,天色已经完全黑暗。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掌上(zhǎng shàng)的意思:掌上指的是手掌上面,形容事物非常小、轻巧或容易掌握。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早起待明诗》,描绘了诗人深夜起床后观察天色的情景。首句“夜阑呼仆起”,写出了诗人因期待黎明而唤醒仆人,显示出他的期待和决心。接着,“四视有无云”描绘了他环顾四周,留意是否有云彩遮挡即将来临的曙光。
“天际星犹烂”描绘了天空中星星依然闪烁,暗示黎明前的黑暗尚未消退,但星星的光芒已经微弱。诗人观察到“山头树未分”,说明天色尚暗,连近处的山头树木都难以分辨。
“虫鸣何限苦,鸡唱不曾闻”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只有虫鸣声此起彼伏,而鸡鸣声却还未听见,体现出诗人等待的耐心和对黎明的渴望。
最后两句“欲验东方白,频看掌上文”,诗人通过频繁查看自己手心的纹路来判断时间的推移,以此验证东方是否开始泛白,表达了他对黎明到来的急切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黎明前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早起等待的内心世界,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