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此君(cǐ jūn)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非常突出、出众。
大嚼(dà jué)的意思:形容吃东西时咬得很大力,也可以形容言辞激烈或口才了得。
令人(lìng rén)的意思:引起人们某种情感或感受的动作或事物
旁人(páng rén)的意思:指除了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也指旁观者或外人。
人俗(rén sú)的意思:指人情世故,世俗之事。
尚可(shàng kě)的意思:指令人满意或者勉强可以接受的程度。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俗士(sú shì)的意思:指平凡、庸俗的人。
扬州鹤(yáng zhōu hè)的意思:形容人的风度高雅,举止优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竹和肉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看法。诗中开篇“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即点出了主题:虽然可以没有肉食,但不能没有竹子。这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蕴含着精神层面的追求。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两句,进一步阐释了这一观点。无肉可能导致人的身体瘦弱,而无竹则会使人变得庸俗。这里的“瘦”和“俗”不仅是对生理状态的描述,也暗含了精神和审美上的缺失。
紧接着,“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表明虽然身体瘦弱还可以通过补养来恢复,但如果一个人变得庸俗,那么这种精神上的缺陷就难以治疗。这两句强调了物质与精神的不同,后者更为重要。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则是诗人对周围人的看法和自己立场的一种自嘲。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可能会被他人视作狂妄或愚昧,但这并不影响诗人坚持己见。
最后,“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则是对那种能够理解并共鸣的人的渴望。这里的“扬州鹤”形象常用来比喻高洁独立的品格,因此诗人所说的“君”应该是一个与他有着相似审美和追求的人。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独特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探讨了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观。
规营端欲老渔樵,尚着青衫底百僚。
长占广文眠雪夜,分无金谷度花朝。
多惭软语怜根钝,纵与香名奈实聊。
四海如公今有几,交情不逐岁寒凋。
以慈为室,以忍为衣。法空为座,示同体悲。
四十八愿,为世所归。如日没时,鸟接翅飞。
大哉甘露,妙法总持。令我观门,洞开坦夷。
谛见自心,妙绝知思。是皈依处,真不思议。
律我意马,使不妄驰。光明现前,见白莲池。
不假中阴,屈伸顷时。欣然化生,如八岁儿。
何以至此,请审思之。皆我精进,想力所持。
稽首妙湛,不动巍巍。令一切众,绝痴暗疑。
有同愿者,但瞻导师。脱然蝉蜕,出五浊泥。
蹇驴醉颊兀红酣,眼艳秋波望翠岚。
长向诗中见风度,爱君笔力似黔南。
但见杯中春泼面,不知门外雨翻盆。
人间万事一虻蚊,正恐卷毡为鳖饮。
何妨跨项作猿蹲,此生随处有乾坤。
短李貌和髯似棘,王郎耳热气如霓。
不知今日是何时,醉乡城郭无关钥。
世路风波太崄巇,且看相枕烂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