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石看潮长,隔花闻鸟啼。
- 注释
- 柳色:春天柳树的新绿,象征生机和春意。
野桥:乡村野外的小桥,朴素而宁静。
潮长:潮汐的涨落,可能指江河湖海的自然现象。
鸟啼:鸟儿的鸣叫声,增添了环境的生动与活力。
芳草:春天生长的香草,象征美好和季节变换。
夕阳:日落时的太阳,常寓意时光流逝和美景。
桃源路:虚构的世外桃源,象征理想中的宁静之地。
行人:行走的人,可能指诗人自己或路过此地的任何人。
- 翻译
- 出门时遇见了绿色的柳树,忽然间走过了一座野外的小桥。
坐在石头上欣赏着潮水上涨,隔着花丛听见鸟儿的鸣叫。
大地随着芳香的草地延伸到尽头,树木与即将落山的夕阳相接。
这不是通往桃花源的路,但即使是行人也会被这景色所迷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游子漫步于郊野的景象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
开头两句“出门逢柳色,忽过野桥西”展示了诗人出门后首先遇到的春意盎然的柳色,以及行走中无意间跨过的一座乡间小桥。这里的小桥和柳色构成了一个典型的春日郊野图景。
接着,“坐石看潮长,隔花闻鸟啼”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停下脚步,坐在岩石上观赏绵长的溪流,以及通过花丛听到鸟儿鸣叫的声音。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也传达了一种静谧与和谐。
“地随芳草尽,树与夕阳齐”则是对周围环境更深层次的感受。诗人通过描述大地上的芳草和天边渐渐低垂的夕阳与树木高度重合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的喜悦。
最后,“不是桃源路,行人亦自迷”两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寻理想境界的心情。诗人虽然没有走在传说中那条通往桃花源的道路上,但他仍然沉浸在自己心中的桃花源里,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欣赏,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杂诗 其一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
掩泪汛东逝,顺流追时迁。
日没星与昂,势翳西山巅。
萧条隔又涯,惆怅念常餐。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饮酒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饮酒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饮酒 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饮酒 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