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过石面,争雀堕篱坳。
障眼书难废,看心日易抛。
这首《闲居》由明代诗人宗乘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生活画卷。
首联“落叶积深巷,闭门无客敲”以落叶堆积在幽深小巷中,暗示了环境的清寂与内心的孤静,闭门自守,仿佛与世隔绝,无人打扰。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颔联“闲云过石面,争雀堕篱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之美。闲云自在飘过岩石表面,象征着自由与随性;争雀则落在篱笆凹处,生动地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和谐共存的场景。这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呼应。
颈联“障眼书难废,看心日易抛”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即使被书籍遮挡视线,也无法阻止他阅读的热情;而时间却容易让人感到空虚和无所适从。这里既有对知识追求的执着,也隐含着对时光匆匆的无奈。
尾联“青青数竿竹,应不厌穷交”以竹子作为象征,竹子坚韧不拔、高洁清雅,寓意着诗人坚守的品格与志趣。即使面对穷困或孤独,也不会改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惜。这不仅是对竹子品质的赞美,也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写照。
整体而言,《闲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繁华世界中的独善其身、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幽芳本长春,暂瘁如蚀月。
且当付造物,未易料枯蘖。
也知宿根深,便作紫笋茁。
乘时出婉娩,为我暖栗冽。
先生早贵重,庙论推英拔。
而今城东瓜,不记召南茇。
陋居有远寄,小圃无阔蹑。
还为久处计,坐待行年匝。
腊果缀梅枝,春杯浮竹叶。
谁言一萌动,已觉万木活。
聊将玉蕊新,插向纶巾折。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遂恐生死隔,永与云山违。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