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我方竹杖,看君方池水。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起(bù qǐ)的意思:不敢或不愿意起来;拒绝或不接受。
方竹(fāng zhú)的意思:指直立而高耸的竹子,比喻人的品行高尚,不屈不挠,坚定不移。
风生(fēng shē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举止优雅。
明里(míng lǐ)的意思:明明白白地、公开地。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素练(sù liàn)的意思:指平时勤奋刻苦的学习和训练。
宛然(wǎn rán)的意思:形容样子美丽或者态度端庄,像画中的人物一样美好。
鱼乐(yú lè)的意思:形容非常快乐的样子,如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中庭(zhōng tíng)的意思:指院子中央的庭院,也可引申为指某个地方的核心或中心。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方竹杖(fāng zhú zhà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并且能够以身作则影响他人。
- 鉴赏
此诗《方池诗为马公振赋》由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漫步于方竹杖旁,观赏方池之景的情境。诗人的笔触细腻,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携我方竹杖”,开篇即以“方竹杖”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接着,“看君方池水”一句,将视线转向池水,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对池水美景的描绘。
“宛然俯中庭,照影月明里。”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池水倒映在庭院中的景象,仿佛整个庭院都被月光和池水的倒影所笼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宛然”一词,强调了这种景象的自然和谐与美好。
“清风生蘋末,素练吹不起。”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池水周围的环境。清风轻轻拂过水面,却未能掀起波澜,仿佛是大自然赋予池水的一份宁静与平和。这里以“清风”和“素练”(比喻池水)来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与纯净。
“鱼乐鱼自知,主人亦应尔。”最后两句诗以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鱼儿的快乐,表达了自己作为“主人”的满足与喜悦。这里的“主人”既指实际的主人,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方池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