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极似成傲,愁多不为贫。
嗒然堪丧我,竟欲属何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释今无的《白衣庵新居》第五首,通过“白衣庵新居”这一标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新居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首句“敢云效古昔”,诗人以谦逊之语开头,表明自己不敢效仿古人,却在客居他乡的春日里,有了新的居住之所。这种自我定位,既体现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谦虚认知,也暗示了他对新生活的期待与适应。
接着,“亦负客中春”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本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而作为客居之人,却未能充分感受春日的美好,这既是对时间的惋惜,也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自省。
“贱极似成傲,愁多不为贫。”这两句诗,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复杂。表面上看似在说“贫穷到极致反而显得自傲”,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于物质贫困的精神追求。同时,“愁多不为贫”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难,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忧虑而非物质匮乏。
“嗒然堪丧我,竟欲属何人。”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感。嗒然,形容茫然无知的样子;丧我,丧失自我。诗人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寄托心灵归属的地方,但又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将自己托付给谁或什么。
最后,“所喜门前石,长吟不见嗔。”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门前的石头。这里的石头象征着一种坚定、沉默的陪伴,它不会因为诗人的吟唱而产生不满或责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粹事物的喜爱与依赖,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在自然与内心世界中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起平地,吹涝上侵空。
翕辟乾坤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
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
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穷。
来信应无已,申威亦匪躬。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
委质任平视,谁能涯始终。
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
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
矻矻将心求净法,时时偷眼看春光。
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场。
高樯起行色,促柱动离声。
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