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再 书 边 事 唐 /张 乔 万 里 沙 西 寇 已 平 ,犬 羊 群 外 筑 空 城 。分 营 夜 火 烧 云 远 ,校 猎 秋 雕 掠 草 轻 。秦 将 力 随 胡 马 竭 ,蕃 河 流 入 汉 家 清 。羌 戎 不 识 干 戈 老 ,须 贺 当 时 圣 主 明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当时(dàng shí)的意思:表示发生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的事情。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汉家(hàn jiā)的意思:指中国人的家庭、国家或民族。
河流(hé liú)的意思:河流是指大自然中形成的、由水流组成的河道。在成语中,河流常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流动、变化或者人们的生活状态。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火烧(huǒ shāo)的意思:指火灾烧毁房屋或财物,也可比喻严重的破坏或损失。
空城(kōng chéng)的意思:空城是指城市内没有守军或守军很少,但以虚张声势来吓阻敌军的战术。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故意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氛围来迷惑他人。
掠草(lüě cǎo)的意思:指趁机占取他人的财物或权益。
羌戎(qiāng róng)的意思:指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也泛指边疆民族。
秋雕(qiū diāo)的意思:指秋天时节,草木凋零,万物枯萎的景象。
犬羊(quǎn yáng)的意思:指狗和羊,比喻人民和官吏。
沙西(shā x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破败、破落的样子。
烧云(shāo yún)的意思:形容火势猛烈,烟云滚滚的景象。
圣主(shèng zhǔ)的意思:指具有崇高圣洁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校猎(xiào liè)的意思:校猎指的是学校里的老师或者学生在校园内寻找猎物,比喻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在校园内进行打击或者追捕。
火烧云(huǒ shāo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出现的红彤彤的云彩,形状像火焰一样,预示着天气将要变化,往往暗示着不祥的事情即将发生。
- 注释
- 万里沙:广阔的西部沙漠。
西寇:西部的敌寇。
已平:已被平定。
犬羊群:喻指敌寇,将其贬称为如犬羊般的野蛮人群。
空城:无人防守或无实际作用的城池。
分营:军营分散排列。
夜火:夜晚的篝火。
烧云远:火光映照,仿佛烧红了远处的云朵。
校猎:古代的一种军事训练与娱乐活动,即大规模狩猎。
秋雕:秋季翱翔的雄鹰。
掠草轻:形容鹰快速掠过草地,动作轻盈。
秦将:秦地(泛指中国西北地区)的将领们。
力随胡马竭:奋力作战直至胡人的战马精疲力竭。
蕃河:番族(泛指少数民族)地区的河流。
流入汉家清:这些河流如今也汇入了汉民族地区的清澈河川,象征疆域统一、和平稳定。
羌戎: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统称,此处泛指边疆地区的民族。
不识:未曾经历或认识。
干戈老:兵器与战争的沧桑变化,暗示长期和平。
须贺:应当庆祝或歌颂。
当时圣主明:当今圣明的君主及其开创的盛世。
- 翻译
- 广阔的西部沙漠中,敌寇已被平定,他们在羊群之外徒然修筑一座空城。
军营在夜晚分列,篝火熊熊,如同烧红了远方的云朵;秋季狩猎时,雄鹰疾掠过草地,动作轻盈。
秦地的将领们力战至胡马疲倦,番族的河流如今也汇入了汉家的清澈河川。
羌戎之人尚未见识过兵器与战争的沧桑,他们应当歌颂当今圣明君主的盛世安宁。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边塞安宁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边疆地区由动乱到太平的巨大变迁。首句“万里沙西寇已平”,直接点明了边疆的战事已经结束,安全得到恢复。“犬羊群外筑空城”则通过生动的细节,形象地展示了边疆地区的宁静与繁荣,仿佛连动物们都在享受和平带来的安宁。
中间两句“分营夜火烧云远,校猎秋雕掠草轻”,描绘的是军队夜宿时点燃的篝火映红了遥远的云端,以及秋季狩猎时空中的雕鹰在轻拂过草地的情景。这些画面不仅展示了军事行动的壮观,也反映出边疆地区广阔无垠的自然风光。
“秦将力随胡马竭,蕃河流入汉家清”两句,则表明了军队的力量足以征服异族,以及由此带来的和平与清净。这里的“胡马”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外来民族,而“蕃河流入汉家清”则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水流归于一统,表达了对中央王朝的向心力。
最后两句“羌戎不识干戈老,须贺当时圣主明”,意味着那些曾经的敌人——羌戎民族,如今已不再熟悉战争的残酷,而是享受和平带来的安宁。诗人通过这些字句,表达了对“当时圣主”的赞誉,这位君主智慧与英明,为边疆地区带来了长久的太平。
整首诗以其雄浑的笔触、鲜活的细节和深远的意境,将边塞生活的变迁与和平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地区深刻的观察,也流露出对盛世太平的无限赞美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