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戏咏庭前萱草》
《戏咏庭前萱草》全文
宋 / 吕本中   形式: 七言律诗

传说亡忧树后屏,谁教却种在前亭。

想因白发愁千斛,故遣芳阶绿一庭。

青柎几时碧草丹心有日飘萍

更怜共道慈亲号,绕砌还须雨露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碧草(bì cǎo)的意思:形容草地绿得非常鲜艳。

传说(chuán shuō)的意思:传说是指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传统故事或传闻,通常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不能完全证实真实性。

慈亲(cí qīn)的意思:慈亲指亲爱慈祥的父母,也可泛指亲人或家长。

丹心(dān xīn)的意思:指坚定的信念和忠诚的心。

发愁(fā chóu)的意思:形容担心、忧虑、焦虑。

后屏(hòu píng)的意思:指事后才知道真相或结果。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飘萍(piāo píng)的意思:形容人处境困顿,无依无靠,像漂浮的浮萍一样。

有日(yǒu rì)的意思:指有一天,表示将来某个时候。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在前(zài qián)的意思:在前指的是在某个位置或者顺序上位于前面。

鉴赏

这首诗《戏咏庭前萱草》由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前萱草的生长环境与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萱草独特的情感寄托。

首句“传说亡忧树后屏”,以“亡忧树”为背景,暗示萱草能带来慰藉与安宁,如同树后的屏障,隐喻着萱草能够消除忧愁。接下来,“谁教却种在前亭”一句,提出疑问,似乎在说,为何萱草会被种植在显眼的前亭,引人思考其特殊意义。

“想因白发愁千斛,故遣芳阶绿一庭。”这两句进一步解释了萱草被种植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缓解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愁绪,希望它能在庭院中带来一片生机与绿意,以此寄托对青春与生命的美好愿望。

“青柎几时将碧草,丹心有日恐飘萍。”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萱草的嫩芽比作碧草,表达了对萱草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以“丹心”象征萱草的坚定与忠诚,担心它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暗含了对萱草坚韧品质的赞赏。

最后,“更怜共道慈亲号,绕砌还须雨露荣。”诗人表达了对萱草与慈亲关系的联想,认为萱草如同子女对父母的孝顺,需要雨露的滋养才能茁壮成长,进一步深化了萱草作为孝亲象征的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庭前萱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蕴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感和哲理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吕本中

吕本中
朝代:宋   字:居仁   籍贯:寿州   生辰:1084- 1145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宋代诗人、词人、道学家。
猜你喜欢

题揭伯洪山居图

黄埃晦城市,赤日焮逵道。

荣华能几何,未若山居好。

启扉对平林,辟径入芳草。

丹崖翠萝映,青嶂白云抱。

世事幸见遗,幽趣堪独讨。

新晴景物佳,缓步随野老。

倚岩听鸣弦,息阴憩华葆。

蜂乱觉春暄,鸿惊信秋早。

无荣谢驰驱,有酒任倾倒。

但愿长儿童,稼穑以为宝。

(0)

为董楚芳题山水图

金庭接四明,会稽藏禹穴。

半岭生白云,如涛涌溟渤。

我住城南隔天镜,朝夕看山见山性。

是谁模写作画图,展向高堂色相映。

天上宝书缄石室,翠柏苍筠晓萧瑟,有蛟如龙身九屈。

林深嶂叠不见日,龙气吐为烟雾出。

何处楼台香霭中,蓬莱只在云门东。

阳崖不留建木影,阴涧自起樵人风。

贺知章,今巳矣,湖边酒船为谁舣?

赤城霞标通宛委,陵苕花开落松子。

蕙带荷衣归去来,清泉素石无泥滓。

(0)

闺词·其五

小小雍渠鸟,双双入画楼。

楼中人怨别,爱尔不知愁。

(0)

江南弄七首·其一

江南细水缃绮波,江南綵女雏凤歌,凝嚬引睇纡青蛾。

纡青蛾,舒窈窕,网轩绣户锁娇春,不放杜鹃来木杪。

(0)

夜夜曲

冬夜恒苦长,夏夜恒苦短。

短长相蔽亏,殷勤望推挽。

纫茅作绳绳易断,汲水作池池易旱。

故镜尘昏难远照,故衣絮敝无新暖。

西风袅袅吹桂枝,白露点苔黄叶满。

(0)

使日杂诗·其八

池馆幽奇窗对海,最宜风雨看惊涛。

移情别有成连曲,不借诗人一世豪。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